上海超低能耗办公建筑围护结构技术研究与实践

作者:潘黎 赵德印 徐强
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围护结构性能提升是降低空调供暖负荷的重要路径,上海处于夏热冬冷地区,以夏季空调为主、兼顾冬季供暖,围护结构应同时考虑保温和散热。采用正交试验的优化方法实现了在较少模拟次数下完成全工况模拟的效果。研究得到了不同围护结构关键指标对建筑负荷的敏感性及重要性排序,确定了建筑全年冷/热/总负荷随围护结构性能参数水平的变化趋势,建立了适宜上海气候和用能特征的超低能耗办公建筑指标体系。将该技术体系应用于上海某新建办公建筑并采用高性能多联机系统,冬夏季及过渡季的热舒适和能耗实测结果表明,建筑室内满足热舒适需求,供暖空调耗电量为17.99 kW·h/m2,显著低于上海办公建筑平均电耗,为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建立提供了支撑。
关键词:夏热冬冷地区 超低能耗 围护结构 技术体系 办公建筑

 

0 引言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上海市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预计于2025年前达到峰值,至2035年控制碳排放总量较峰值减少5%左右。由上海市统计年鉴数据可以看到 [1],2017年上海市社会总能耗为11 858.96万t标准煤,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0%以上,其中,公共建筑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60%以上。随着人们舒适需求的提高及建筑面积的逐年增加,公共建筑能耗仍呈现出较明显的增长趋势。为了实现能耗增速减缓,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路径,需要建立适宜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

   上海位于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有较长的梅雨季节,建筑节能技术体系需要同时考虑冬季保温、夏季隔热及春、秋过渡季节的通风问题 [2],居民有开窗通风习惯,用能特征以供冷为主,兼顾供暖 [3]。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的建立需要结合气候特征和用能习惯,根据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4],超低能耗建筑的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降低50%以上。以此为目标,建立充分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实现通过围护结构性能提升的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以及通过能源设备和系统效率提升的主动技术,最大幅度降低终端能耗。

   本研究以办公建筑为对象,采用正交设计开展多工况的能耗模拟和优化,选取最佳参数水平,建立适应本地气候特征的超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技术指标体系,并应用于示范工程,通过全年温湿度和能耗实测来验证该技术体系的实际效果。

1 正交优化方法

1.1 关键指标选取

   研究发现,与建筑能耗相关的主要参数有朝向、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传热系数、遮阳系数、新风量(换气次数)等 [5],而建筑热损失主要包括围护结构和通风热损失。围护结构热损失包括地下室顶板、外墙、屋面和窗户的散热 [6]。朝向、体形系数和窗墙面积比虽然对能耗影响显著,但属于建筑构造特征,并非热工性能参数。本文技术体系研究选取的指标对象是以外墙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和换气次数为代表的建筑围护结构性能参数。

1.2 正交试验设计

   采用L9(34)正交表来设计模拟工况,其中L是正交表的代号,9表示试验次数,4表示最多可安排4个因子,3表示主体有3个水平。如果采用全因素模拟,则需要34=81次模拟,正交设计则可以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提高模拟效率。4个因子为外墙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和换气次数,各参数水平在DGJ 08-107—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7]基础上进行提升。

1.3 极差分析

   极差R表示该因素在其取值范围内试验指标变化的幅度:极差大表明该因子对指标的影响大,称为主要因子;极差小表明该因子对指标的影响小,称为次要因子。某列因素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值为Ki,在级别里试验指标最低(高)时即为该因子最佳水平。各因子的最佳取值组合即为最优组合,本研究中,级别里最小能耗数据对应的性能参数即为最佳水平。

   R=maxΚi-minΚi(1)

   在试验指标中,有正向指标(指标值越大越好)和负向指标(指标值越小越好)。对于第i个正向(或负向)指标Yi,第t次试验(t为试验号)测得的指标值记为Yti(t=1,2,3,…,n)(n为试验总次数),其中最小值记为Yi(min),最大值记为Yi(max),则指标Yi的测量值Yti的极差化值Yti可用下式计算:

   正向指标

   Yti=Yti-Yi(min)R=Yti-Yi(min)Yi(max)-Yi(min)(2)

   负向指标

   Yti=Yi(max)-YtiR=Yi(max)-YtiYi(max)-Yi(min)(3)

   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记为Wi,各指标的权重和为1。每次试验各指标的加权极差化值Yt

   Yt=WiYti(4)

   依据计算得到的加权极差化值,采用单指标分析方法选取最优水平组合及进行因子重要性排序。

2 能耗计算

   办公建筑模型如图1所示,计算空调面积为8 521 m2,整体窗墙面积比为0.31,东、南、西、北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分别为0.29,0.38,0.24,0.28。采用DesignBuilder软件计算建筑能耗值,模拟工况见表1,用能时间为07:00—19:00,人员密度为40人/楼层,人均新风量为30 m3/h。外墙、屋面、内墙传热系数分别为0.8,0.4,1.8 W/(m2·K)时的围护结构构造如表2所示,外墙通过调整聚苯板厚度、保温砂浆厚度来实现传热系数不同水平,外窗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的不同水平通过更改外窗构造得到,换气次数的不同水平通过在软件中设置通风换气次数实现。

图1 办公建筑模型

   1 办公建筑模型   

    

   1 模拟计算工况L9(34)

    

    

  外墙传热系数/
(W/(m2·K))
外窗传热系数/
(W/(m2·K))
遮阳系
Sc
换气次
数/h-1

工况1
1.0 2.0 0.5 1.2

工况2
1.0 1.8 0.4 0.8

工况3
1.0 1.6 0.3 0.4

工况4
0.8 2.0 0.4 0.4

工况5
0.8 1.8 0.3 1.2

工况6
0.8 1.6 0.5 0.8

工况7
0.6 2.0 0.3 0.8

工况8
0.6 1.8 0.5 0.4

工况9
0.6 1.6 0.4 1.2

    

    

   2 标准建筑围护结构构造

    

    

  围护结构构造 传热系数/
(W/(m2·K))

外墙
水泥砂浆20 mm+加气混凝土砌块120 mm+水泥砂浆20 mm+膨胀聚苯板20 mm+水泥砂浆20 mm 0.8

屋面
水泥砂浆20 mm+蒸汽加压混凝土板120 mm+水泥砂浆40 mm+膨胀聚苯板20 mm 0.4

内墙
水泥砂浆20 mm+黏土多孔砌块200 mm+水泥砂浆40 mm 1.8

    

    

3 能耗模拟结果分析

3.1 极差分析

   9个工况的负荷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累计冷负荷、热负荷和全年负荷的极差计算结果如表4~6所示。极差值由各参数不同水平对应负荷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计算得到,极差的大小代表参数的影响力,对应最小负荷值的参数水平即为最佳参数水平,其组合即为在当前指标水平范围内的最优参数组合。由表4可以看出,外墙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遮阳系数、换气次数分别为1.0 W/(m2·K),2.0 W/(m2·K),0.3,1.2 h-1时累计冷负荷最低,对累计冷负荷的影响排序为遮阳系数、换气次数、外墙传热系数和外窗传热系数。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换气次数水平相互差异较小,冷负荷计算结果表现出遮阳系数敏感性高于换气次数的现象,将来可补充研究在换气次数变化范围较大时对能耗的敏感性分析。由表5可以看出,外墙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遮阳系数、换气次数分别为0.6 W/(m2·K),1.6 W/(m2·K),0.5,0.4 h-1时累计热负荷最低,其中换气次数影响最大,其次是遮阳系数、外墙传热系数和外窗传热系数。由表6可以看出,全年负荷的影响因子排序为换气次数、遮阳系数、外窗传热系数和外墙传热系数,外墙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遮阳系数、换气次数分别为0.8 W/(m2·K),1.6 W/(m2·K),0.3,0.4 h-1时累计全年负荷最低,但是3个水平的外墙传热系数下全年负荷差异不明显,考虑到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需求,外墙传热系数应≤0.8 W/(m2·K)。冷负荷、热负荷和全年负荷的性能指标需求如表7所示。

   3 负荷计算结果

    

   kW·h/m2

  累计冷负荷 累计热负荷 合计

工况1
49.62 17.57 67.19

工况2
48.98 11.55 60.53

工况3
49.84 5.04 54.88

工况4
51.04 4.51 55.56

工况5
47.22 18.26 65.48

工况6
51.35 10.04 61.39

工况7
48.21 11.18 59.39

工况8
54.25 3.29 57.54

工况9
49.00 16.86 65.86

    

    

   4 累计冷负荷极差计算结果

    

    

  外墙传热 外窗传热 外窗遮阳 换气
  外墙传热系数/
(W/(m2·K))
累计冷负荷/
(kW·h/m2)
外窗传热系数/
(W/(m2·K))
累计冷负荷/
(kW·h/m2)
遮阳系数 累计冷负荷/
(kW·h/m2)
换气次数/
h-1
累计冷负荷/
(kW·h/m2)

水平1
1.0 49.48 2.0 49.62 0.5 51.74 1.2 48.61

水平2
0.8 49.87 1.8 50.15 0.4 49.67 0.8 49.51

水平3
0.6 50.49 1.6 50.06 0.3 48.42 0.4 51.71

极差
  1.01   0.53   3.32   3.10

    

    

   5 累计热负荷极差计算结果

    

    

  外墙传热 外窗传热 外窗遮阳 换气
  外墙传热系数/
(W/(m2·K))
累计热负荷/
(kW·h/m2)
外窗传热系数/
(W/(m2·K))
累计热负荷/
(kW·h/m2)
遮阳系数 累计热负荷/
(kW·h/m2)
换气次数/
h-1
累计热负荷/
(kW·h/m2)

水平1
1.0 11.39 2.0 11.09 0.5 10.30 1.2 17.56

水平2
0.8 10.94 1.8 11.03 0.4 10.98 0.8 10.92

水平3
0.6 10.44 1.6 10.65 0.3 11.49 0.4 4.28

极差
  0.45   0.44   1.19   13.28

    

    

   6 累计全年负荷极差计算结果

    

    

  外墙传热 外窗传热 外窗遮阳 换气
  外墙传热系数/
(W/(m2·K))
累计全年负荷/
(kW·h/m2)
外窗传热系数/
(W/(m2·K))
累计全年负荷/
(kW·h/m2)
遮阳系数 累计全年负荷/
(kW·h/m2)
换气次数/
h-1
累计全年负荷/
(kW·h/m2)

水平1
1.0 60.87 2.0 60.72 0.5 62.04 1.2 66.18

水平2
0.8 60.81 1.8 61.18 0.4 60.65 0.8 60.44

水平3
0.6 60.93 1.6 60.71 0.3 59.91 0.4 55.99

极差
  0.12   0.47   2.12   10.19

    

    

3.2 性能参数变化特征

   7 办公建筑最优围护结构技术方案

    

    

  围护结构最优指标方案(按影响大小)

夏季
遮阳系数≤0.3,换气次数≤1.2 h-1,外墙传热系数≤1.0 W/(m2·K),外窗传热系数≤2.0 W/(m2·K)

冬季
换气次数≤0.4 h-1,遮阳系数≥0.5,外墙传热系数≤0.6 W/(m2·K),外窗传热系数≤1.6 W/(m2·K)

全年
换气次数≤0.4 h-1,遮阳系数≤0.3,外窗传热系数≤1.6 W/(m2·K),外墙传热系数≤0.8 W/(m2·K)

    

    

   由表4~6可看出不同参数下负荷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夏季累计冷负荷随着围护结构保温效果的增强而升高,随着遮阳系数的减小而降低,原因是保温效果增强会影响夏季室内热量散发,增大建筑蓄热,冷负荷升高,遮阳系数降低意味着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减少,冷负荷降低;换气次数增大时,室内外换热增强,室内热量堆积减少,冷负荷降低。冬季累计热负荷随着围护结构保温效果的增强、遮阳系数的升高、换气次数的减小而降低。由此可看出,为了实现较低的热负荷,建筑需要更好的保温性能、更多的太阳得热和更高的气密性。由于冬、夏季的建筑保温需求相反,全年负荷随着外墙和外窗的保温性能变化不明显,遮阳系数和换气次数越小对全年负荷的降低越有利。

3.3 最优方案效果

   结合正交优化得到的全年最佳围护结构指标方案,采用软件模拟计算得到全年供暖空调能耗为18.33 kW·h/m2,比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计算值降低50%以上,满足超低能耗建筑指标要求 [4],因此将该组合作为实际工程围护结构性能的指标限值,为实现超低能耗提供技术支撑。

4 工程应用和实测

4.1 示范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主要功能设置为办公、员工就餐、地下停车,总建筑面积23 265.03 m2,其中地上部分6层,建筑面积9 127.92 m2。该示范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结合使用功能、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材料性能,在前面研究得到的围护结构性能指标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时为了实现全年能耗的降低,采用了高性能多联机空调系统。围护结构和空调设备相关参数分别如表8,9所示,室内新风需求由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的混合通风方式提供。

4.2 监测内容

   8 超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组成

    

    

  传热系数/
(W/(m2·K))
构造

屋面
0.13 种植土(350 mm)+细石混凝土(50 mm)+水泥砂浆(20 mm)+近零能耗建筑用真空绝热板(10 mm)+水泥砂浆(20 mm)+泡沫混凝土(40 mm)+钢筋混凝土(120 mm)

外墙主墙体
0.52 水泥砂浆(20 mm)+岩棉板(50 mm)+空气层(100 mm)+水泥砂浆(20 mm)+加气混凝土砌块(200 mm)
  0.22 水泥砂浆(5 mm)+近零能耗建筑用真空绝热板(10 mm)+水泥砂浆(20 mm)+加气混凝土砌块(200 mm)
  0.54 钢筋混凝土(70 mm)+挤塑聚苯板(70 mm)+钢筋混凝土(150 mm)

供暖空调房间与非供暖空调房间之间的隔墙
0.79 水泥砂浆(20 mm)+加气混凝土砌块(200 mm)+水泥砂浆(20 mm)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0.61 水泥砂浆(20 mm)+钢筋混凝土(120 mm)+岩棉板(60 mm)+水泥砂浆(20 mm)

外窗
1.50 综合遮阳系数Sc=0.28;玻璃可见光透射比57%;气密性7级

    

    

   针对室内环境和空调能耗开展逐时监测,主要参数包括:室外温湿度、太阳辐射、室内温度、室内空气质量、室内机面板处回风温度、空调耗电量等,在线监测起始时间为2019年7月。通过安装气象站获取室外气象参数,监测时间间隔为15 min,多联机用电量监测时间间隔为30 s,室内温度监测时间间隔为15 min。逐时能耗监测数据如图2所示。

   9 多联机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编号
制冷量/输入
功率/W
制热量/输入
功率/W
综合性能系数
IPLV

1
40 000/10 900 45 000/10 300 9.00

2
28 000/12 800 31 500/12 800 9.30

3
33 500/15 000 37 500/15 000 9.20

4
50 400/23 400 56 500/23 400 9.10

5
45 000/11 500 50 000/11 200 8.80

    

    

图2 多联机逐时能耗监测数据

   2 多联机逐时能耗监测数据   

    

4.3 实测数据分析

   选取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建筑中间层夏、冬季典型月的室内外温度实时监测数据如图3,4所示,夏季典型日和冬季典型日的数据如图5,6所示。可以看出,室内温度总体处于较舒适的水平。上班期间,夏季室内温度为24~26 ℃,冬季室内温度为20~25 ℃。下班空调关闭后,人员离开房间,电气设备关闭,无明显的散热散湿源,夏季室内外换热量较小,室内的冷量散失不明显,又无内热源,由于围护结构隔热性能较好,室内温度上升缓慢,下班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处于较舒适的状态;而冬季虽然围护结构保温效果较好,但由于室内无其他散热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内温度逐渐下降,但总体在舒适范围内。

图3 夏季室内外温度

   3 夏季室内外温度   

    

图4 冬季室内外温度

   4 冬季室内外温度   

    

图5 夏季典型日的温度变化趋势

   5 夏季典型日的温度变化趋势   

    

图6 冬季典型日的温度变化趋势

   6 冬季典型日的温度变化趋势   

    

   由空调系统监测数据计算得到夏季、冬季典型月的单位面积电耗,如图7所示。典型月的累计供暖空调电耗为17.99 kW·h/m2,其中夏季典型月电耗为8.18 kW·h/m2,冬季典型月电耗为9.81 kW·h/m2。由于2020年2月未开启空调,无电耗数据,如果按照12月用能模式下的能耗5.77 kW·h/m2估算,全年供暖空调能耗为23.76 kW·h/m2,高于模拟计算值,同时能耗的季节分布和预期不完全相同,主要是由于实际用能模式和设计模式存在差异,体现在:1) 夏季尚未正式入住,空调按照热舒适需求开启制冷,室内无人员散热散湿和电器设备散热,实际负荷低于计算负荷。2) 11月正式入住后,冬季空调开启时,开窗通风现象比较普遍,为满足室内热舒适需求,需要适当提高空调设定温度,对冬季能耗影响较大。另外,由空调系统实测制冷/热量除以实测用电量分别得到夏、冬季空调性能水平,夏季EER为3.33,冬季COP为3.50,较高的性能参数对能耗的控制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围护结构性能提升后的实际效果和技术的适应性,下一阶段需要研究从实际工况、实际用能模式推导出标准工况、标准用能模式下的电耗数据的回归计算方法。

图7 示范建筑单位面积耗电量

   7 示范建筑单位面积耗电量   

    

5 结论

   1) 在本文选取的参数水平范围内,围护结构性能指标对冷负荷的敏感性排序为:遮阳系数>换气次数>外墙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对热负荷的敏感性排序为:换气次数>遮阳系数>外墙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对全年负荷的敏感性排序为:换气次数>遮阳系数>外窗传热系数>外墙传热系数。

   2) 正交优化得到了围护结构全年能耗最优组合:换气次数0.4 h-1、遮阳系数0.3、外窗传热系数1.6 W/(m2·K)、外墙传热系数0.8 W/(m2·K),实际工程中可根据需求对各参数水平进行权衡调节。

   3) 优化指标体系用于示范工程后,室内温湿度和能耗实测结果显示,冬、夏季达到室内热舒适时,7,8,9,12,1月的供暖空调耗电量总计为17.99 kW·h/m2,由于2月空调未开启,如果按照12月能耗水平类比,可估算全年供暖空调能耗为23.76 kW·h/m2,显著低于上海市办公建筑能耗平均水平,表明该技术体系节能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作者简介: 潘黎,女,1984年10月生,博士,高级工程师 201108上海市闵行区申富路568号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E-mail:panli.penny@gmail.com;

   收稿日期:2020-03-19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降低供暖空调用能需求的围护结构和混合通风适宜技术及方案”(编号:2016YFC070030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envelope technology of ultra-low energy consumption office buildings in Shanghai

Pan Li Zhao Deyin Xu Qiang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 Co.,Ltd.

Abstract:

   Improving the building envelope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duce the load of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hanghai is located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where has high summer air conditioning and winter heating demand. The envelope should consider thermal insula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Adopts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orthogonal analysi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full working condition simulation with less simulation times. Obtains the sensitivity and sequence of different enclosure parameters to the building load. Determines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building's annual cooling/heating/total load with the envelop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Establishes an ultra-low energy consumption office building index system suitable for Shanghai's climate and energy characteristics. Applies the technology system to a newly built office building in Shanghai, and adopts a high-performance multi-connected system. The measured results of indoor thermal comfor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winter and summer and the transition season show that the indoor thermal comfor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is 17.99 kWh/m2,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average power consumption of Shanghai office buildings, which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ultra-low energy consumption building technology system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Received: 2020-03-19

   本文引用格式:潘黎,赵德印,徐强.上海超低能耗办公建筑围护结构技术研究与实践[J].暖通空调,2020,50(7):91-96

   《暖通空调》官方网站:http://www.hvacjournal.cn

    

1074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