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RP布加固预损RC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引用文献:

邢丽丽 孔祥清 韩飞 何文昌 刘华新. AFRP布加固预损RC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2021,48(04):26-32.

XING Lili KONG Xiangqing HAN Fei HE Wenchang LIU Huaxi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hear behavior of pre-damaged RC beams reinforced by AFRP sheets[J]. Building Structure,2021,48(04):26-32.

作者:邢丽丽 孔祥清 韩飞 何文昌 刘华新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对外贴芳纶纤维(AFRP)布加固的预损钢筋混凝土(RC)梁进行了抗剪性能试验,在试验中研究了不同AFRP布加固形式和粘贴层数对预损RC梁抗剪加固效果的影响,并与未进行加固的RC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梁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典型的特征荷载、破坏模式、荷载-跨中挠度曲线以及剪跨段的AFRP布和箍筋的荷载-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AFRP布粘贴层数越多,加固效果越好,但加固效果并不是随着AFRP布粘贴层数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当AFRP布粘贴层数达到3层时,梁的破坏模式由剪切破坏转为弯曲破坏;交叉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加固效果最好,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加固效果最差,斜向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加固效果介于两者之间。最后,在试验所得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AFRP布加固预损RC梁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公式算出的结果与试验所得的结果吻合较好。
关键词:AFRP布 加固 预损RC梁 抗剪性能
作者简介:邢丽丽,博士研究生; Email:609375305@qq.com;孔祥清,博士,教授, Email:xqkong@lnut.edu.cn。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0209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SY2016001)。

0 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钢筋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领域,但由于钢筋锈蚀、使用年限临近等问题导致结构使用功能发生改变,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无法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故需要对结构采取加固和修复措施 [1]。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破坏模式主要分为受弯破坏和剪切破坏两种,其中受弯破坏属于延性破坏,试件破坏前具有明显的征兆;而剪切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破坏前无明显征兆且破坏较为突然,通常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以及经济损失。因此,当受弯混凝土构件上发生抗剪承载力不足时,为了确保构件的正常使用,亟需对其进行抗剪加固 [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性好等优点 [3,4,5,6]。此外,由于外贴FRP布加固混凝土梁(RC梁)施工简单、易操作等特点,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外贴FRP布加固RC梁的抗剪性能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 [7,8,9,10]。例如,董江峰等 [7]对外贴玻璃纤维(GFRP)布和碳纤维(CFRP)布的RC梁进行抗剪性能加固试验,分析了外贴FRP布加固对试验梁的刚度、裂缝、破坏模式以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Javed M等 [8]对钢筋混凝土深梁通过外贴CFRP布进行抗剪加固,分析了不同加固形式对梁抗剪性能的影响。赵彤等 [9]对外贴CFRP布的混凝土梁进行抗剪加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贴CFRP布加固形式能够明显改善低配箍率试验梁的抗剪性能,尤其是对于无腹筋梁的抗剪力学性能。Chaallal等 [10]对外贴CFRP布加固RC梁进行抗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贴CFRP布可明显提高RC梁的抗剪承载能力和刚度,并且斜向加固效果比垂直加固效果更好,可更有效地抑制斜裂缝的开展。

   综上可以发现,虽然在FRP抗剪加固RC梁研究方面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加固材料多集中采用GFRP和CFRP,而对于AFRP加固RC梁结构的研究却鲜有报道,AFRP作为FRP材料中的一种,除了常见FRP的优点外,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疲劳性。此外,已有FRP布加固RC梁的抗剪性能研究大多是基于无损梁,而实际工程中大多数抗剪承载力不足的构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制作了6根AFRP布加固预损RC梁,进行了抗剪试验,研究了AFRP布不同加固方式和粘贴层数对预损RC梁加固效果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AFRP布加固预损RC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1 试验概况

1.1 材料性能

   试验中所有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设计为C40,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试验中水泥采用的是P·O42.5级渤海牌普通硅酸盐水泥;选用HPB300光圆直径6mm的钢筋作为箍筋,试验梁的纵筋采用HRB400带肋钢筋,梁底部配置3根直径为20mm的钢筋作为纵向受拉筋,架立筋采用直径为10mm的HRB400带肋钢筋,筋材的力学性能如表2所示。表3为加固AFRP布基本性能指标。采用环氧树脂胶作为AFRP布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材料,其抗拉强度为45~70MPa,粘度在25℃时为20 000~40 000MPa·s,环氧值为(0.41~0.47)g/100g。

   混凝土力学性能 表1


强度
等级
立方体
抗压强度
fcu/(N/mm2)
轴心抗压
强度fc
/(N/mm2)
劈裂抗拉
强度fts
/(N/mm2)
弹性模量Ec
/(×104N/mm2)

C40
47.8 32.6 2.25 3.27

    

   钢筋的力学性能 表2


筋材型号
直径
d/mm
弹性模量
Es/MPa
屈服强度
fy/MPa
极限强度
fu/MPa

HPB300
6 2.13×105 334.2 463.7

HRB400
10 2.04×105 424.3 590.6

HRB400
20 2.07×105 443.2 623.4

    

   AFRP布基本性能指标 表3


抗拉强度
/MPa
弹性模量
/GPa
计算厚度
/cm
面密度
/(g/m2)
断裂延伸率
/%

2 347
127.0 0.182 280 2.1

    

1.2 试验梁设计

   本试验中浇筑了6根RC梁(编号分别为L- 0,L-1,L-2,L-3,L-4,L-5,其中L- 0为参照梁),试验梁长l=1 900mm,截面尺寸b×h=250mm×150mm,净跨l0=1 60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剪跨比为2.87。各试验梁配筋率相同,且选取配筋率较保守,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参照梁的破坏在斜截面发生,此外,在支座处增设了箍筋以避免出现筋材锚固长度不够的现象,试验梁的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

图1 试件的尺寸及配筋

   图1 试件的尺寸及配筋  

    

1.3 加固方案

   在对试验梁加固前,需要对试验梁进行预损处理,各试验梁的加载量为参照梁最大承载力的50%,对试验梁加载完成后进行卸载,然后采用外贴AFRP布对试验梁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完成后再对试验梁加载直至破坏。本次试验梁的加固采用三种形式:分别为U形条带+压条、斜向U形条带+压条及交叉U形条带+压条,具体加固形式如图2所示。为了研究AFRP布粘贴层数对试验梁加固效果的影响,在混凝土梁的剪弯区粘贴不同层数的AFRP布,试验梁的具体设计参数如表4所示。

1.4 试验加载制度及测量内容

   本试验所采用的设备是5 000kN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剪试验机,试验梁两端简支,加载方式采用四点加载,两侧支座到邻近加载点的水平长度为600mm,在跨中布置跨度为400mm的分配梁以实现两点对称加载,加载示意图如图3所示。

   试验梁的设计参数 表4

试件
编号
受损程
度/%
条带宽
度/mm
条带间
距/mm
AFRP布
层数/层
加固
形式

L- 0
0

L-1
50 30 200 1 U形条带+压条

L-2
50 30 200 2 U形条带+压条

L-3
50 30 200 3 U形条带+压条

L-4
50 30 200 1 斜向U形条带+压条

L-5
50 30 1 交叉U形条带+压条

   注:条带间距为相邻条带中心间的距离;试件L-4条带斜向方向与支座到加载点连线方向垂直;压条的宽度为60mm,压条与U形条带层数均相同且均为AFRP。

    

图2 AFRP布加固形式及测点分布示意图

   图2 AFRP布加固形式及测点分布示意图  

    

图3 试验梁钢筋测点分布及加载装置示意图

   图3 试验梁钢筋测点分布及加载装置示意图  

    

图4 加载装置、采集系统图

   图4 加载装置、采集系统图  

    

图5 受损后倒置待
加固梁图

   图5 受损后倒置待 加固梁图  

    

   采集荷载和应变的系统由两台计算机分别控制,如图4所示,保持它们同时进行,以便后期数据处理。对预损程度为50%的试验梁预加载至75kN,卸载后进行加固,受损后待加固梁如图5所示。在加载过程中,采用记号笔对试验梁开裂趋势进行标记,以便于观察裂缝的发展趋势,同时记录不同荷载作用下裂缝的发展高度情况。

   本次试验所测量的内容主要有裂缝的分布状态、位移以及应变的情况,其中对剪弯区箍筋、AFRP布应变进行了重点测量,跨中纵向受力筋的应变主要作为辅助测量数据。试验梁应变所需测点分布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试验梁位移的测点主要布置在跨中、支座和加载点位置;而裂缝的宽度采用型号为DJCK-2裂缝测宽仪进行测量,主要记录在试验梁开裂时、斜截面开裂时以及裂缝达到最大时的裂缝宽度,同时观察裂缝在加固梁的分布情况。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各试验梁在加载初期发展情况类似,均在纯弯段首先出现裂纹,且裂缝发展高度相近;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试验梁在斜截面出现主斜裂缝。参照梁的斜截面仅有一条腹剪斜裂缝贯穿到梁顶,随着裂缝继续发展,在弯剪段偏向加载点位置处裂缝逐渐成为主斜裂缝;然而,各加固梁在斜截面处出现多条可贯穿到梁顶的腹剪斜裂缝,此外,主斜裂缝的位置基本在弯剪段的中间。对比于参照梁,加固梁在靠近支座的裂纹条数相对较少。加固梁L-3在主斜裂缝出现后,在继续加载过程中,主斜裂缝的宽度变化较小,同时纯弯段裂缝继续向上延伸,最终纯弯段混凝土被压坏而发生弯曲破坏,其余各试验梁均在斜截面处发生剪切破坏。

图6 试验梁的裂纹分布及破坏模式图

   图6 试验梁的裂纹分布及破坏模式图  

    

   各试验梁及AFRP布的最终破坏形态见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加固梁的AFRP布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剥离现象。加固梁L-1和L-2在AFRP条带与斜裂缝交汇处出现明显剥离现象,并且加固梁L-2最终破坏时AFRP条带与压条出现大面积的剥离;可见在受力过程中,AFRP条带与压条之间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若提高加固梁L-2 AFRP条带末端的锚固性能,可更充分地发挥AFRP布的抗拉性能,进而可更显著地提高试验梁的加固效果。而加固梁L-3,L-4及L-5在AFRP条带与斜裂缝交汇处未出现明显剥离,且加固梁L-3在AFRP压条末端也未出现明显的剥离现象,而加固梁L-4和L-5在压条穿过主斜裂缝处发生部分拉断。

   另外,在加载过程中发现,当荷载加载至100kN左右时,试验梁的AFRP布与混凝土之间会产生“噼啪”的声音,试验梁在发生破坏前,加固梁具有相对明显的征兆,改善了试验梁在发生受剪破坏时的突然性,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目前任海东等 [11]的研究结果类似。

2.2 试验特征荷载

   AFRP布加固混凝土梁的特征荷载值如表5所示。由表可以看出,经过外贴AFRP布加固处理的试验梁,受损梁的抗剪承载力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对预损试验梁进行加固后发现开裂荷载与参照梁相差不大,而梁斜截面开裂荷载相比于参照梁要滞后,这是因为斜截面出现裂缝前在抗剪性能方面AFRP布的作用较小,因此,加固梁斜裂缝出现时开裂荷载相差较小,而随着荷载继续增加,AFRP布在斜截面裂缝的发展中发挥作用。此外,对加固梁L-1,L-2及L-3的特征荷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加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AFRP布粘贴层数为1层、2层、3层的加固梁极限抗剪承载力分别为176.8,199.1,208.3kN,与参照梁相比分别提高了13.1%,27.3%,33.2%。这表明加固AFRP布粘贴层数越多,加固效果越好,但加固效果并不是随着AFRP布粘贴层数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这是因为加固AFRP布粘贴层数为3层时,加固梁L-3破坏模式由剪切破坏转变为弯曲破坏,在此情况下再继续增加AFRP布的粘贴层数并不会提高梁的抗剪承载力,这与孙海霞等 [12]的研究结果类似。另外,通过对比不同加固形式的梁L-1,L-4及L-5的特征荷载发现,采用U形+压条加固形式的梁L-1极限抗剪承载力为176.8kN,与参照梁相比提高13.1%;斜向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梁L-4粘贴的条带方向与支座到加载点连线方向垂直,可有效地抑制裂缝的发展,其极限抗剪承载力为185.1kN,与参照梁相比提高18.4%;梁L-5采用交叉U形条带+压条的加固形式进行加固后,极限抗剪承载力为190.9kN,与参照梁相比提高22.1%。由此可知,交叉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加固效果最好,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加固效果最差,斜向U形条带+压条形式加固形式的加固效果介于两者之间。

   试验梁特征荷载及其破坏模式 表5


试件
编号
正截面开裂
荷载/kN
斜截面开裂
荷载/kN
极限荷
载/kN
极限荷载
提高/%
破坏
模式

L- 0
34.4 68.1 156.4 J

L-1
33.7 78.7 176.8 13.1 J,N

L-2
34.4 81.7 199.1 27.3 J,N

L-3
34.7 83.3 208.3 33.2 W,N

L-4
36.1 79.6 185.1 18.4 J,N,L

L-5
35.8 79.0 190.9 22.1 J,N,L

   注:斜截面开裂荷载是主斜裂缝出现时的荷载;J表示梁斜截面剪压破坏;W表示梁正截面弯曲破坏;L表示AFRP布部分拉断破坏;N表示AFRP布粘结剥离破坏。

    

2.3 梁荷载-挠度曲线

   外贴AFRP布抗剪加固受损混凝土梁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加载前期,试验梁斜截面开裂前,各试验梁的挠度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随着荷载继续增加,试验梁斜截面开裂,各试验梁的挠度发展趋势呈不同发展规律;相比于参照梁,加固梁的跨中挠度均有所减小,这表明通过AFRP布加固的试验梁,其抵抗变形的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对比不同粘贴层数的AFRP加固梁L-1,L-2及L-3可以看出,随着AFRP粘贴层数增多,同一荷载下梁挠度逐渐减小。但值得说明的是AFRP粘贴层数为3层的梁L-3相较于加固层数为2层的梁L-2,挠度相差不大,仅稍有减小,这主要是因为AFRP粘贴层数达3层时,加固梁的破坏模式由剪切破坏转变为弯曲破坏。另外,通过对比不同加固形式的梁L-1,L-4及L-5发现,采用不同加固形式的试验梁产生不同挠度,采用斜向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梁挠度小于交叉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梁,但要大于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梁。

图7 试验梁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图7 试验梁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2.4 AFRP布荷载-应变曲线

   外贴AFRP布抗剪加固受损混凝土梁的荷载-应变曲线如图8所示,应变取值为距离主斜裂缝较近的最大应变值。由图8可以看出,外贴AFRP布抗剪加固受损混凝土梁的AFRP布荷载-应变曲线由两个阶段组成:曲线转折点处为斜截面出现主斜裂缝,试验梁斜截面开裂前,AFRP布的应变基本无明显变化;斜截面开裂后,随着荷载继续增加,AFRP布的应变显著增加,这与目前Mosallam等 [13]的研究结果相吻合。通过分析不同AFRP布粘贴层数的梁L-1,L-2和L-3发现,粘贴3层AFRP布的梁L-3和粘贴2层AFRP布的梁L-2的AFRP布应变均小于粘贴1层AFRP布的梁L-1,并且加固梁L-2的AFRP布的应变值介于梁L-1和L-3之间,但两者应变值之间相差不大,这说明,虽然随着AFRP布粘贴层数增加,AFRP布的应变有所减小,但改变AFRP布粘贴层数对AFRP布应变的影响较小。另外,比较不同加固形式的梁L-1,L-4和L-5试验结果发现,采用斜向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梁L-4和采用交叉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梁L-5的AFRP布应变明显大于采用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梁L-1,并且可以看出加固梁L-5的AFRP布应变小于梁L-4,且梁L-5的极限承载力提高程度大于梁L-4,这主要由于交叉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U形条带之间相互搭接,提高了AFRP布的整体加固效果。

图8 AFRP布荷载-应变曲线

   图8 AFRP布荷载-应变曲线 

    

图9 箍筋荷载-应变曲线

   图9 箍筋荷载-应变曲线 

    

2.5 箍筋荷载-应变曲线

   外贴AFRP布抗剪加固受损混凝土梁的箍筋荷载-应变曲线如图9所示,其箍筋应变取值点为图3中的测点2。箍筋荷载-应变曲线与AFRP布荷载-应变曲线变化规律相似:加载初期,箍筋应变呈线性变化,且应变较小;随着荷载增加,梁斜截面开裂,曲线斜率明显减小,不同加固形式的箍筋应变大小呈不同的变化。对比试验梁L-1,L-2和L-3可以看出,当AFRP布粘贴层数由1层增加为2层和3层时,箍筋的应变由3 102με减小为2 923με和2 691με。由此可以得出,随着AFRP布粘贴层数的增加,箍筋应变呈减小趋势。另外对比试验梁L-1,L-4和L-5可以发现,斜向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梁L-4和交叉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梁L-5的应变明显大于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梁L-1,相比于斜向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梁L-4,交叉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梁L-5的极限抗剪承载力的提高程度相对较大,而梁L-5的箍筋应变相对较小,由此可见,交叉U形条带+压条的加固形式可更显著地抑制梁L-5箍筋应变的增大。

3 承载力计算

   目前,国内外学者 [5,12,13,14]普遍认为FRP抗剪加固混凝土梁试验中,FRP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机理与试验梁内箍筋相似,试验梁采用FRP加固后,极限抗剪承载能力由FRP、混凝土与箍筋三者共同承担,即FRP加固RC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V=Vcs+Vf=Vc+Vs+Vf(1)

   式中:V为加固梁的极限抗剪承载力;Vc为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Vs为箍筋的抗剪承载力;Vf为FRP布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其折减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15]:

   Vf=αfff,yAf(sinθ+cosθ)Sfh0(2)Af=2nfωftf(3)

   式中:αf为FRP布受剪折减系数;ff,y为FRP布抗拉强度设计值;Af为同一截面的纤维条带的全部截面积;nf为FRP布粘贴层数;tf为单层FRP布的厚度;ωf为FRP条带的宽度;Sf为FRP条带间距;h0为横截面的有效高度;θ为AFRP布与梁纵轴线的夹角。

   上述的试验结果表明,外贴AFRP布粘贴层数和试验梁的预损程度对抗剪承载力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目前,现有规范并未考虑AFRP布粘贴层数和试验梁的预损程度等因素影响,因此,本文对A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提出相应的修正系数K来替代折减系数αf,如下式所示:

   Κ=k1k2(4)

   式中k1,k2分别为预损程度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和粘贴层数对AFRP布强度的影响系数。

   根据试验结果对k1k2进行数据拟合,拟合公式如下式所示:

   k1=1-0.77φ(0<k11)(5)k2=0.028n+0.972n(0<k21)(6)

   式中:φ为预损荷载与参照梁极限抗剪力的比值;n为AFRP布粘贴层数。

   由式(2)~(6)推导出AFRP布的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Vf=(1-0.77φ)(0.028n+0.972)nff,yAf(sinθ+cosθ)Sfh0(7)

   由式(7)计算加固梁的极限抗剪承载力,并将理论公式计算的结果与试验得到的结果相比较,如表6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修正后的AFRP布加固受损RC梁的极限抗剪承载力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大多偏于保守,可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试验梁极限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 表6


梁编号
  理论值/kN 试验值/kN 误差
/%

Vc
Vs Vf V理论 V试验
L- 0 63.8 65.0 0 128.8 156.4 21.4

L-1
63.8 65.0 40.5 169.3 176.8 4.4

L-2
63.8 65.0 45.0 173.8 199.1 14.5

L-3
63.8 65.0 49.5 178.3 208.3 16.8

L-4
63.8 65.0 52.7 181.5 185.1 2.0

L-5
63.8 65.0 190.9

   注:误差按公式“(试验值-理论值)/理论值×100%”计算,由于梁L-5加固形式较复杂,无法根据现有规范对AFRP布进行拟合计算理论值。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6根AFRP布加固预损RC梁进行抗剪性能试验,得到如下结论:

   (1) 通过外贴AFRP布加固受损RC梁,可有效地抑制试验梁裂缝的发展,梁刚度有所增强,梁的抗剪承载力明显提高。

   (2) 随着AFRP布粘贴层数增加,试验梁的抗剪承载力显著增加,进而抗剪加固效果越好。但加固效果并不是随着AFRP布粘贴层数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当AFRP布粘贴层数达到3层时,梁的破坏模式由剪切破坏转为弯曲破坏,在此情况下再继续增加AFRP布的粘贴层数并不会提高梁的抗剪承载力。

   (3) 通过改变加固形式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梁抗剪承载力。交叉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加固效果最好,U形条带+压条加固形式的加固效果最差,斜向U形条带+压条形式加固的加固效果介于两者之间。

   (4) 未进行加固的混凝土梁发生剪切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破坏时无明显征兆,这种破坏应避免在实际工程中发生。然而,对试验梁进行采用AFRP布加固处理后,在试验梁达到极限抗剪承载力前有明显的破坏征兆,且破坏前试验梁会出现“噼啪”的声音,有效地改善了梁发生脆性破坏所带来的危害。

   (5) 考虑预损程度和AFRP布粘贴层数对AFRP布加固RC梁抗剪承载力影响,提出相应的修正系数来替代FRP布折减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算公式,计算了外贴AFRP布加固预损 RC梁的抗剪承载力,发现通过理论计算公式得到的结果与试验得到的结果吻合较好。

    

参考文献[1] 周朝阳,刘君.U形CFRP条带混锚加固混凝土梁抗剪试验[J].复合材料学报,2018,35(3):714-721.
[2] 滕锦光,陈建飞,S·T·史密斯,等.FRP加固混凝土结构[M].李荣,滕锦光,顾磊,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刘华新,柳根金,孔祥清,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抗剪加固混凝土梁试验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6,34(2):94-98.
[4] 卢亦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钢材复合加固混凝土结构研究进展[J].建筑结构学报,2018,39(10):138-146.
[5] 邢丽丽,孔祥清.外贴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结构性能研究进展[J].混凝土,2018(9):40-44.
[6] TERSAWY A L,SHERIF H.Effect of fiber parameters and concrete strength on shear behavior of strengthened RC beams[J].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2013,44(3):15-24.
[7] 董江峰,王清远,朱艳梅,等.外贴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试验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0,42(45):197-203.
[8] JAVED M A,IRFAN M,KHALID S,et al.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hear strengthen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deep beams with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J].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2016,20(7):1-9.
[9] 赵彤,谢剑,戴自强.碳纤维布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0,30(7):21-25.
[10] CHAALLAL O,NOLLET M J,PERRATON D.Shear strengthening of RC beams by externally bonded side CFRP strips[J].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1998,2(2):111-113.
[11] 任海东,黄承逵,赵国藩,等.玻璃纤维布加固二次受力钢筋混凝土梁抗剪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44(3):425-430.
[12] 孙海霞,任海东,黄承逵,等.纤维材料抗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影响因素与试验结果分折[J].混凝土,2004(6):40-43.
[13] MOSALLAM A S,BANERJEE S.Shear enhancem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FRP composite laminates[J].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2007,38(5):781-793.
[14] BELARBI A,ACUN B.FRP systems in shear strengthen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J].Procedia Engineering,2013,57(4):2-8.
[15] CHEN G M,TENG J G,CHEN J F.Process of debonding in RC beams shear-strengthened with FRP U-strips or side strip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2012,49(10):1266-1282.
Experimental study on shear behavior of pre-damaged RC beams reinforced by AFRP sheets
XING Lili KONG Xiangqing HAN Fei HE Wenchang LIU Huaxin
(College of Civil &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on shear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pre-damaged beams reinforced by aramid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AFRP) was carried out. In the experiment, the influence of reinforcement forms and the layer number of different AFRP sheet on the shear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pre-damaged RC beams was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unreinforced RC beam. The phenomenon of each beam during the test, typical characteristic loads, failure modes, load-mid-span deflection curves, load-strain curves of AFRP sheet and stirrups in shear spans were analyzed.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the same reinforcement conditions, the more the layer number of AFRP sheet, the better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But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does not increase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ayer number of AFRP sheet. When the number of AFRP layers reaches three,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beam changes from shear failure to bending failure.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cross U-type strip + bar-pressing reinforcement method is the best, while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U-type strip + bar-pressing reinforcement method is the worst, and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oblique U-type strip + bar-pressing reinforcement method is between the two.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shear capacity of the pre-damaged RC beams reinforced by AFRP sheets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calculated by the formula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Keywords: AFRP sheet; reinforcement; pre-damaged RC beam; shear behavior
1147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