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刘铭传学院教学实验楼结构设计

引用文献:

梁剑 赖洪涛 唐嘉敏. 合肥师范刘铭传学院教学实验楼结构设计[J]. 建筑结构,2019,49(20):51-54.

Liang Jian Lai Hongtao Tang Jiamin. Structural design of teaching-laboratory building of Liu Mingchuan College in Hefei Normal University[J]. Building Structure,2019,49(20):51-54.

作者:梁剑 赖洪涛 唐嘉敏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合肥师范学院刘铭传学院位于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无地下室,地上5层,结构高度23. 15m,采用框架结构体系。该工程结构设计存在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等超限情况。为此,本设计制定了“小震下完好无损伤,中震下轻度损伤”的整体性能目标,通过采用YJK,ETABS等软件对结构进行小震作用下的弹性静力分析、竖向构件中震弹性及不屈服验算以及楼板应力分析,对于楼板削弱部位及扭转位移比较大的相关构件按中震抗剪弹性,拉弯、压弯、抗弯不屈服设计,通过加强外围框架,对外围较大的窗间构造柱按框架柱要求进行配筋,提高结构抗扭能力。与坡屋盖相交的框架柱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等加强措施,最终实现了超限结构的性能化设计。
关键词:凹凸不规则 楼板应力分析 抗震性能设计
作者简介:唐嘉敏,硕士,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Email:306033462@qq.com。
基金:

1 工程概况

   合肥师范学院滨湖校区位于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刘铭传学院教学实验楼是合肥师范滨湖校区的首期工程。实验楼总建筑面积为23 920m2,建筑主要功能为各类型教室、阅览室、语音室、实验室、报告厅及办公室等。无地下室,地上5层,建筑高度23.95m,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实验楼照片如图1所示。

2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及地震作用

   根据勘察报告结果,拟建场地中风化泥质砂岩埋深为10~20m,在覆盖层深度范围内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填土较厚地段)~中硬土,故判定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属于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本项目与合肥市市区的直线距离约35km,与巢湖市市区的直线距离约30km。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1],黄麓镇的峰值加速度为0.1g,反应谱特征周期Tg为0.35s,参考合肥市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2]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简称抗规),本工程属标准设防类建筑。

图1 结构完成空间效果照片

   图1 结构完成空间效果照片

    

   根据抗规,因巢湖市地处7度区,本工程抗震措施按7度考虑,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超过18m跨度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3 结构选型

3.1 结构体系

   本工程无地下室,包括首层共6个计算层,结构屋面高度为23.15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五层存在局部吊挂的夹层,为了减轻自重,采用型钢梁-混凝土楼板组合楼盖,结构整体模型见图2,5层标准层结构平面见图3。

图2 整体模型

   图2 整体模型

    

图3 标准层结构平面示意

   图3 标准层结构平面示意

    

3.2 结构主要构件截面尺寸及不规则汇总

   竖向构件尺寸:一般为800×800,600×600,其中首层为800×800,600×600,随楼层高度渐变至600×400,个别圆柱为

   水平构件:1)外围梁一般为300×900,X向内框架梁为300×650,Y向内框架梁为300×600。2)次梁截面为200×600,200×400,200×900(外围)。四层和五层局部悬挑达10m,采用密肋梁双层板布置方法,梁高为1 300mm。3)二层平台、屋面层、坡屋盖楼板厚度一般为120mm,其他楼层一般为110mm,个别板跨较大者适当加厚;局部楼板连接较薄弱处加厚至150mm。

   表1 结构不规则汇总   

表1 结构不规则汇总

   由表1可知,2a,2b不重复计算不规则项,因此共3项不规则。

   施工图审查意见:1)平面不规则(回字形,二层开口);2)竖向不规则;3)图书馆夹层转换为钢结构;4)扭转位移比>1.2。应进行专门研究论证,并采用性能化设计。

   综上所述,本工程属于特别不规则。

4 结构加强措施

   针对存在的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错层等情况,除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外,采取以下加强措施:

   (1)加强外围框架,外围较大的窗间构造柱按框架柱要求进行配筋,提高结构抗扭能力。

   (2)楼板按拉压中震不屈服、抗剪中震弹性进行设计,均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局部楼板连接薄弱处适当加强梁板配筋。

   (3)竖向构件按抗剪中震弹性设计,压弯、拉弯中震不屈服设计。

   (4)与坡屋盖相交的框架柱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5 计算结果分析

   YJK小震主要计算结果见表2,3。表2中,第2振型为扭转振型,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差异较大,通过限制扭转周期比Tt/T<0.9,以控制结构的扭转刚度,减少扭转效应。

   表2 周期表   

表2 周期表

   表3 YJK计算结果   

表3 YJK计算结果

   本工程计算振型数为30,振型质量参与系数X向为99.31%,Y向为99.17%,满足规范要求。

   由表3可知,本工程计算得到刚重比均大于20,结构整体稳定具有足够安全度,可不需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小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楼层弯矩如图4~6所示。

6 地震工况下楼板应力分析

   楼盖采用弹性板假定,采取YJK软件进行计算。由图7,8可知,中震作用引起的楼板面内拉、压应力一般在0.1~0.8MPa,小于C30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tk=2.01MPa);在楼板宽度较窄处的应力稍大,为1.6~2.6MPa,通过双层双向配筋亦可满足中震楼板抗拉不屈服的要求,该处计算中采用了120mm厚的楼板,施工图中楼板加厚至150mm。

   楼板剪应力值一般在0.1~0.6MPa之间,小于C30混凝土的抗剪强度设计值(0.7ft=1.00MPa);在楼板宽度较窄处的应力稍大,为0.6~1.6MPa,通过适当加厚楼板至150mm并双层双向配筋的措施,以满足中震楼板抗剪弹性的要求。

   柱侧楼板等应力集中处,双层双向配筋并适当加强。中震地震工况下的典型楼板应力结果见图7(拉、压应力一般0.1~0.5MPa,最大1.6MPa)、图8(拉、压应力0.1~0.3MPa,最大2.6MPa)。

7 温度工况下的楼板应力分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日均最高温度37℃,日均最低温度-6℃,暂定混凝土浇筑合拢温度取为15~20℃,结构最大降温取-26℃,最大升温取26℃。考虑混凝土徐变特性,应力松弛系数取0.3,在YJK软件中进行楼板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二层结构平面产生的温度应力一般都在0.6MPa以内,局部应力较大值达到2MPa,采取双层双向配筋加强措施和施工配合加于解决,其他各层平面温度应力一般在0.6MPa以内,小于C30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1.43MPa)。温度工况下的典型楼板应力结果见图9(拉应力一般在0.1~0.6MPa,局部最大值2.0MPa)。

   基于以上有限元程序楼板应力分析的结果,并参照已有的成功经验,本工程拟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因温度和收缩带来的不利影响。

   (1)结构布置方面,楼板采用贯通梁系布置,适当增配梁侧腰筋且搭接按受拉考虑。

图4 小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曲线

   图4 小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曲线

    

图5 小震作用下楼层剪力曲线

   图5 小震作用下楼层剪力曲线

    

图6 小震作用下楼层弯矩曲线

   图6 小震作用下楼层弯矩曲线

    

图7 五层楼板X向中震作用下X向正应力S11/MPa

   图7 五层楼板X向中震作用下X向正应力S11/MPa

    

图8 五层楼板X向中震作用下Y向正应力S22/MPa

   图8 五层楼板X向中震作用下Y向正应力S22/MPa

    

图9 二层楼板降温工况时Y向正应力Syy/MPa

   图9 二层楼板降温工况时Y向正应力Syy/MPa

    

   (2)适当提高梁及楼板的配筋率,楼板钢筋采用“细且密”的原则配置,并采用对抵抗裂缝开展有利的变形钢筋。

   (3)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建议采用浸水养护的方式以减小混凝土的前期收缩。

   (4)屋面采用性能较好的隔热防水层,以减小屋面温度骤然变化对结构层的不利影响。

   (5)施工时拟在建筑物中设置适量后浇带,待整体结构竣工,混凝土前期收缩已完成后,控制合拢时的温度为15~20℃,再浇微膨胀混凝土连接两边。

   (6)楼板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配筋率均不小于0.1%。

8 抗震性能设计

   为保证整体结构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计目标,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度,本工程对抗侧力结构进行性能化设计,参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4]第3.11条,性能目标设定为C级,小震及中震作用下的性能水准、层间位移角限值及结构构件的性能目标见表4。

   表4 性能目标   

表4 性能目标

9 结论

   (1)对类长方形平面的不规则多层建筑,可选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2)对平面不规则的结构应进行楼板应力计算以确定局部加强部位。

   (3)对扭转效应较明显的结构,通过加强外围框架,增强结构抗扭性能。

   (4)根据所设定的性能化目标,竖向构件按抗剪中震弹性设计,压弯、拉弯中震不屈服设计,与坡屋盖相交的框架柱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参考文献[1] 盈建科结构设计软件:V.1. 7. 0. 0[M].北京:北京盈建科软件有限责任公司,2017.
[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6.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Structural design of teaching-laboratory building of Liu Mingchuan College in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Liang Jian Lai Hongtao Tang Jiamin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UT Co.,Ltd.)
Abstract: Liu Mingchuan College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is located in Huanglu Town in Chaohu City,Anhui Province.It has five floors above ground without basement. It has 23. 15 m in structural height and 23 920 m2 in total building area. It adopts frame structure. There are out-of-code conditions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is project,such as irregular torsion,concave-convex irregularity,discontinuous floor and so on. The programs of YJK and ETABS 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elastic static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under frequent earthquakes,the checking calculation of the elasticity and non-yielding of the vertical members under fortification earthquakes,and the floor stress analysis. The relevant members whose weakening parts and torsional displacements were relatively large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hear elasticity,tension-bendingnon-yielding,compression-bending non-yielding and bendingnon-yielding of the floor under fortification earthquakes.
Keywords: concave-convex irregularity; floor stress analysis;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604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