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的竖向接缝研究

引用文献:

刘亨 徐其功. 全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的竖向接缝研究[J]. 建筑结构,2018,48(7):62-67.

Liu Heng Xu Qigong. Research on vertical joint of full prefabricated concrete panel structure[J]. Building Structure,2018,48(7):62-67.

作者:刘亨 徐其功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
摘要:目前国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规程和标准中对于竖向接缝荷载效应的计算方法都少有提及, 而竖向接缝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研究却比较多。对于竖向接缝而言, 只知道其承载力而未知其荷载效应, 则无法判断其是否安全。根据组合梁荷载效应的计算方法来研究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竖向接缝荷载效应的计算方法, 在弯矩作用下, 根据平截面假定, 两片墙体不仅受到按其各自刚度分配得到的弯矩的作用还受到附加轴力的作用, 分配得到的弯矩和附加轴力共同作用下的应力图与总的弯矩作用下的应力图一致;竖向接缝的荷载效应为弯矩以及轴力作用的效应之和。建立一种新的竖向接缝连接形式, 并通过对相关内容的研究, 提出一个承载力计算公式。
关键词: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竖向接缝 荷载效应 计算方法
作者简介:徐其功, 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Email:1874693126@qq.com。
基金:

0 引言

   近年来, 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进程的加快, 装配式结构建筑的应用日益广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014) [1] (简称《装规》) 的颁布和执行, 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内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建筑的快速发展, 使得装配式墙板结构建筑也越来越多, 装配式墙板结构也是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一种结构形式, 只是装配式墙板结构适用于多低层建筑, 而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适用于多高层建筑。对于全装配式墙板结构而言, 预制构件之间接缝的连接问题是其研究与推广应用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尤其是上下层预制墙体之间的连接和左右间预制墙体之间的连接 (即水平接缝和竖向接缝的连接) 的可靠性对全装配式墙板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在归纳竖向接缝连接的构造方法和抗剪机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新的竖向接缝连接的构造方法以及竖向接缝效应的计算方法和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1 竖向接缝的连接构造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 (JGJ 1—91) [2] (简称《大板规范》) 中要求大板墙竖向接缝采用钢筋锚环和环中插筋以及设置后浇销键的连接方式。

   《装规》中多层剪力墙竖向接缝采用后浇混凝土暗柱连接, 后浇混凝土暗柱内设置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 在后浇段内的锚固与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3]的有关规定。

   近年来, 对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左右间预制墙体采用的钢筋锚环或软索锚环和环中插筋以及预留孔洞浆锚搭接连接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图1为竖向接缝的几种连接构造方式。

图1 竖向接缝连接构造

   图1 竖向接缝连接构造

    

   注:1—后浇混凝土;2—预制混凝土墙;3—键槽;4—环中插筋;5—锚环钢筋;6—软索盒子。

2 竖向接缝效应计算研究

2.1《大板规范》的计算方法

   《大板规范》中提到了一字形墙肢竖向接缝处的剪力计算公式, 而对于L形、T形、十字形的墙体竖向接缝处的剪力公式而未提及, 也是通过构造要求进行设计。

   全装配式大板结构的房屋, 墙体布局比较规矩, 墙板上所开洞口都比较小, 墙体的侧向刚度很大, 墙体都以剪切变形为主, 墙体上的弯矩和轴力对墙体的影响很小, 所以该公式只考虑了竖向接缝的剪力作用[4]

2.2《装规》的计算方法

   《装规》中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 对于水平接缝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而对于竖向接缝通过构造来满足要求。装配式结构建筑竖向接缝按照《装规》中的规定设置后浇混凝土暗柱, 就认为预制构件之间的竖向接缝基本等同于现浇结构或者略低于现浇结构, 从而不需要计算竖向接缝的效应。这适用于整体装配式结构建筑, 整体装配式结构都需要在节点域或边缘构件处支模浇筑一段规定距离的混凝土或砂浆;而全装配式结构预制墙体之间的竖向接缝不能满足《装规》中的规定, 就不能将其视为等同于现浇结构, 从而必须计算其效应, 通过设计计算满足接缝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以及在整体结构分析中考虑接缝的影响。

   对于目前的全装配式墙板结构而言, 墙体的布置比较灵活, 墙体所开洞口比较大, 墙体的侧向刚度降低, 有些墙体的弯矩引起的变形不能忽视, 是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的结合, 墙体上的弯矩和轴力对墙体的影响也增大, 因此必须考虑墙体上的弯矩和轴力对竖向接缝的作用。

2.3 组合梁的计算方法

   根据文献[5]中组合梁结构 (叠合梁和楔块梁) 的理论计算, 在剪力和弯矩作用下, 组合梁在连接位置处的剪力由弯矩作用产生, 如图2所示。

图2 楔块梁截面内力图

   图2 楔块梁截面内力图

    

   在弯矩作用下, 上梁和下梁要在同一截面保持平截面假定, 不仅弯曲的曲率相同, 而且彼此之间没有相对滑移, 使得两部分梁不仅承受按其各自刚度分配得到的弯矩, 还承受附加轴力, 组合梁的总弯矩等于上梁和下梁分别按其各自刚度分配得到的弯矩与附加轴力产生的弯矩之和, 即:

    

2.4 全装配式墙板结构竖向接缝的计算方法

   根据组合梁荷载效应的计算方法来研究全装配式结构竖向接缝荷载效应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墙体左右间的竖向接缝效应之前,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3]先计算翼缘宽度, 再计算T形截面的截面特性。

2.4.1 弯矩作用

   如图3所示, 根据平截面假定, 两片墙体不仅受到按其各自刚度分配得到的弯矩的作用, 还受到附加轴力的作用, 分配得到的弯矩和附加轴力共同作用下的应力图与总的弯矩作用下的应力图一致, 则竖向接缝处的剪力Fm为附加轴力Nm, 即:

    

   弯矩作用在T形截面上, 墙体的应力为:

    

   总弯矩按其各自墙肢刚度分配弯矩:

    

   则各墙肢产生的应力为:

    

   墙肢的附加轴力:

    

   则各墙肢产生的应力为:

    

   按其各自刚度分配的弯矩和附加轴力的共同作用的应力图与总的弯矩作用的应力图一致, 即:

    

   式中:M, M1, M2分别为T形截面上的总弯矩、墙肢1的弯矩、墙肢2的弯矩;I, I1, I2分别为T形截面上的惯性矩、墙肢1的惯性矩、墙肢2的惯性矩;σ, σ', σ0分别为总弯矩作用下各截面的应力, 见图3;σ1为墙肢1的弯矩作用下的应力;σ2为墙肢2的弯矩作用下的应力;σ3为墙肢1的附加轴力作用下的应力;σ4为墙肢2的附加轴力作用下的应力。

2.4.2 轴力作用

   T形墙体上有楼板传来的轴力和上几层墙体的自重作用, 两者之和为Fn, 该轴力能减小竖向接缝处的剪力, 对竖向接缝有利。

图3 墙体截面内力图

   图3 墙体截面内力图

    

2.4.3 竖向接缝处总的剪力效应

   竖向接缝处总的剪力效应如下:

    

3 竖向接缝承载力计算研究

3.1 装配式大板结构

   《大板规范》中墙板竖向接缝采用钢筋锚环和环中插筋以及设置后浇销键的连接方式, 其墙板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ξ为抗剪键共同工作系数;nk, nj分别为接缝中的抗剪键及节点的个数;Ak, Aj分别为单个抗剪键及节点的受剪截面面积;fjv为抗剪键混凝土的抗剪强度设计值;As, fy分别为穿过竖向接缝的水平钢筋的截面面积及抗拉强度设计值。

   文献[6-7]对装配式大板结构竖向接缝的抗剪机理进行研究, 该装配式大板结构双向接缝采用结合筋和键槽的连接方式。结合筋屈服前, 接缝的抗剪机理为键槽斜压杆作用和压力摩擦作用;结合筋屈服后, 抗剪机理为削弱的键槽斜压杆作用和钢筋的销拴作用。结合筋屈服时, 其墙板竖向接缝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ν为混凝土强度折减系数;fc为混凝土抗压强度;ζ=2 sin2θ, θ为斜压杆方向与接缝中分线法线的夹角;μ为剪切摩擦系数。

3.2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竖向接缝采用钢筋锚环和环中插筋连接或者软索锚环和环中插筋连接。预制混凝土与灌浆料之间的结合面开裂前, 界面抗剪承载力完全由界面的粘结作用提供, 包括分子间作用力和机械咬合力。接缝的抗剪机理为压力摩擦作用。开裂后, 抗剪承载力完全由抗剪钢筋 (或软索) 承担, 接缝的抗剪承载力由钢筋 (或软索) 受拉对界面产生的摩擦抗剪力和钢筋 (或软索) 销拴抗剪力提供。

   文献[8]对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双向接缝软索锚环和环中插筋连接方式进行研究, 软索断裂前, 其剪力墙竖向接缝的抗剪承载力的公式为:

    

   式中:μ为剪切摩擦系数;As, fy分别为穿过竖向接缝的软索的截面面积及抗拉强度设计值;fcu为预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3.3 全装配式墙板结构

   全装配式墙板结构的双向接缝采用软索锚环和环中插筋以及键槽的连接方式[9,10]。开裂前, 接缝的抗剪机理为键槽斜压杆作用和压力摩擦作用和钢筋的销拴作用;开裂后, 抗剪机理为削弱的键槽斜压杆作用和钢筋的销拴作用。文献[11-12]中的剪力墙竖向接缝的抗剪承载力公式, 未考虑软索盒子内的后浇混凝土抗剪作用, 即键槽的咬合作用, 而实际上软索盒子内的混凝土能起到抗剪作用, 故文献[11-12]中的抗剪承载力公式有误差, 需将键槽的作用计入。

   软索断裂时, 墙体双向接缝的抗剪承载力由键槽抗剪和界面压力摩擦抗剪以及软索自身抗剪三部分组成, 其公式为:

    

   根据文献[11-12]的试验数据和3个软索盒子的尺寸 (长、宽、高分别为210, 50, 20mm) , 参数β计算过程如下:

    

   将以上数据代入式 (14) 可得参数β的值, 具体如表1所示。

   竖向接缝采用软索锚环和键槽抗剪键的连接方式, 其极限承载力公式为:

    

   表1 β的计算值   

表1 β的计算值

   注:JD7的计算结果与JD8和JD9的方差太大, 故舍去。

4 计算实例

4.1 实例概况

   根据广东省某制造公司的预制墙体, 预制墙为混凝土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自密实灌浆料强度等级为C40;软索盒子的个数为4个, 软索有4组, 其直径为6mm, 强度为1 320MPa。实例中T形节点处有竖向接缝, T形节点的截面尺寸如图4所示。

图4 T形节点截面尺寸

   图4 T形节点截面尺寸

    

   作用在墙上的剪力、弯矩、轴力分别为:

    

   截面特性如下:

    

4.2 竖向接缝处荷载效应

4.2.1 弯矩作用

   根据本文2.4节的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如下:

    

    

   平截面假定验证采用以下3个等式:

    

   代入已知数据可知以上3个等式都满足, 故符合平截面假定。

4.2.2 轴力作用

   T形墙体上有楼板传来的轴力和上几层墙体的自重作用为N=50.73k N。

4.2.3 竖向接缝处总的剪力效应

   竖向接缝处总的剪力效应如下:

    

4.3 竖向接缝处承载力

   根据本文3.3节的公式计算, 其计算结果如下:

    

   故竖向接缝处的设计满足要求。

5 结论

   通过对全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竖向接缝的效应和抗力的研究,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大板规范》虽然提到了竖向接缝一字形节点的荷载效应的计算公式, 但该公式不适用T形、L形节点, 且公式不完善, 而《装规》没有明确给出竖向接缝的荷载效应的计算公式;本文提供了全装配式竖向接缝的荷载效应的一种计算方法, 该计算方法理论上可行, 但还需实验验证, 有待进一步研究。

   (2) 文献[10-11]提供的竖向接缝软索锚环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有误差, 其试验测得的试验数据离散性比较大, 且计算公式时未筛选数据, 而直接用于求解系数, 试验中也未考虑抗剪键的作用。

   (3) 本文建立一种新的竖向接缝的连接形式, 即抗剪键和软索锚环的结合连接形式, 并提出一种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2]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 1—9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4]王晓东.装配式大板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D].哈尔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9.
[5]郑碧玉, 王社.组合梁的应力分析与实验[J].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26 (5) :62-65.
[6]宋国华, 柳炳康.反复荷载作用下PBPS竖缝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2003, 24 (6) :18-24.
[7]宋国华, 王东炜.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竖缝抗剪承载力研究及国内外规范的比较[J].世界地震工程, 2005, 21 (2) :125-128.
[8]许铭.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长沙:湖南大学, 2014.
[9]韩淼.装配式空心剪力墙拟静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 2017, 47 (10) :82-88.
[10]张荣强.软索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墙体试验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 2016.
[11]DULACSKA H.Dowel action of reinforcement crossing cracks in concrete[J].ACI Journal Proceedings, 1972, 69 (12) :754-757.
[12]黄远, 许铭.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界面软索连接拼缝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报) , 2014, 41 (6) :22-27.
Research on vertical joint of full prefabricated concrete panel structure
Liu Heng Xu Qigo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anke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rovince)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load effect at the vertical joints is rarely mentioned in the domestic specification and standards for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 For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vertical joints, 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on th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vertical joints, it cannot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safe if only its bearing capacity is known rather than its load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mposite beam load effect,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vertical joint load effect of full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 was studied. Under the action of bending moment, according to the assumption of flat section, the two walls are not only affected by the action of moment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stiffness and are also affected by the additional axial force. The stress diagram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distributed bending moment and additional axial for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tress diagram under the action of total bending moment. The vertical joint load effect is the sum of the effects of bending moment and axis force. A new form of vertical joint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related content, a formula of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was proposed.
Keywords: full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 vertical joint; load effect; calculation method
656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