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复合地基静压PHC管桩应用分析

引用文献:

王维俊 张立 李伟科 韩建强 王伟江. 岩溶地区复合地基静压PHC管桩应用分析[J]. 建筑结构,2018,48(9):112-115,96.

Wang Weijun Zhang Li Li Weike Han Jianqiang Wang Weijiang.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static pressure PHC pipe pile in composite foundation in karst district[J]. Building Structure,2018,48(9):112-115,96.

作者:王维俊 张立 李伟科 韩建强 王伟江
单位:广州市设计院
摘要:通过对岩溶地区某高层住宅塔楼基础方案的比选, 论述了静压PHC管桩在岩溶地区CM复合地基的适用性, 验证了在岩土面较平整的岩溶地区, 静压PHC管桩复合地基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同时, 提出桩底溶洞注浆加固的方案。依据规范对CM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CM复合地基承载力与沉降满足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 开展现场载荷试验并采用软件YJK对CM复合地基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现场试验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静压PHC管桩复合地基设计的合理性, 保证了基础设计的安全性。
关键词:岩溶地区 复合地基 基础方案选型 静压PHC管桩 溶洞注浆加固
作者简介:王维俊,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Email:wangweijun@gzdi.com。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608138)。

0 引言

   复合地基是现今岩溶区建筑地基应用较为广泛的基础形式,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基础选型和计算。以龚晓南[1]为代表的专家对复合地基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 并提出了复合地基的计算理论[2,3]。复合地基的整体受力特点[4]较好地满足了岩溶地区复杂地质环境的要求, 但岩溶地区地质环境差别大, 且同一场地中岩溶发育也不均匀, 因此, 其桩基选型和计算对于每一个工程也不一样, 需要进行仔细分析[5,6,7]。因此, 本文对岩溶地区某高层住宅塔楼的基础方案进行了比选和分析, 论述静压PHC管桩在岩溶地区复合地基中的适应性。

1 工程概况

   广州市西郊村住宅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大坦沙中部、地铁五号线入江隧道北侧, 总建筑面积约为97 649m2。地块东临珠江, 地上为6栋34层高层住宅塔楼及配套公建, 塔楼主屋面建筑高度为100m, 地下1, 2层为车库, 埋深约为11m。塔楼采用剪力墙结构, 塔楼以外裙房、地下室采用框架结构。

2 地质概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揭示, 场地由上至下覆盖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部分岩土层岩性差异较大, 有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等, 岩土面较平整。场地局部有溶洞存在, 钻孔见洞率为64.16%, 属强烈发育。岩溶以多层溶洞为主, 少量为单层溶洞, 溶洞多数无充填, 部分半充填或全充填, 充填物以黏性土为主, 局部夹碎块石, 钻孔钻进时有响声, 有漏浆现象。洞高最大为4.90m, 为串珠状溶洞, 最小为0.10m, 大部分溶洞规模不大, 洞高多为0.30~1.00m左右。结合本工程超前钻钻孔溶洞揭示情况, 场地岩溶发育不均匀, 从西往东溶洞发育程度逐渐降低。典型地质剖面如图1所示。

3 基础方案的比选

   综合考虑本工程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现从岩溶地区基础选型的角度对基础方案进行论证。

   表1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表1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注:fak为承载力特征值;qpa为桩端承载力特征值;qsa为桩周土摩擦力特征值;Es为压缩模量;γ为重度。

图1 典型地质剖面图

   图1 典型地质剖面图

    

3.1 基础选型

   结合上部结构形式、土层力学参数、岩溶岩面分布情况, 经试算分析得出天然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筏板基础不适用于本工程。塔楼区域有溶 (土) 洞存在, 初步选用桩基础或复合地基基础。下文从成桩质量、持力层、造价及工期等方面, 同时结合岩溶地区地质对基础的不利影响, 对常用的桩基础及CM桩复合地基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本工程情况, 桩基础主要对比钻 (冲) 孔灌注桩和PHC管桩。钻 (冲) 孔灌注桩的优点主要表现在设计持力层可靠、清晰, 但钻 (冲) 孔灌注桩在岩溶区的施工存在风险较高、质量难以保证、造价偏高、进度慢等困难, 具体表现为:当钻 (冲) 透溶洞时易出现塌孔、漏浆等施工风险, 而处理塌孔可能引起的施工时间长, 从而拖延工期;同时难以察觉钻 (冲) 孔土层内的土洞及小塌孔, 难以判断容易出现的断桩等质量问题。且钻 (冲) 孔灌注桩对环境影响较大, 不满足对环境的控制要求。同时由于溶洞软弱夹层的存在, 难以满足钻 (冲) 孔灌注桩嵌岩的条件[8]。对于采用非复合地基的PHC管桩基础, 通过试算, 此桩基础需要满堂布置,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较大, 达到1 500k N;大承载力的PHC管桩对于承载地层的要求较高, 常需要穿过夹层或孤石, 施工较为困难, 并且由于承载力过大, 施工时遇到溶洞易产生滑桩、断桩等质量问题, 不满足基础设计的要求。

   CM桩复合地基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 由刚性桩 (C桩) 、亚刚性桩 (M桩) 、桩间地基土和褥垫层四部分共同组成。CM桩复合地基是在对国内外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褥垫层效应、传力特性、应力分析、变形及承载力深入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复合地基, 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 C桩与M桩的平面交叉布置和空间长短布置使平面及空间形成刚度梯度, 从而获得了高强度的复合地基;2) CM复合地基中形成的三维应力, 不仅调动了深层土参与复合地基工作, 也使桩间土的强度得到提高, 从而使土的参与工作系数大于1.0;3) CM复合地基竖向长短桩布置的优化使之形成三层地基, 从而减小了复合地基的沉降;4) CM复合地基在广东地区高层建筑中已取得广泛应用, 基础的沉降可控制在6.1~11.3mm[9]范围内。另外根据测算, CM桩复合地基的造价相对钻 (冲) 孔灌注桩较低, 两种方案在本场地适应性进对比如表2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对比, 岩溶强烈发育区的塔楼基础选用CM桩复合地基。

   表2 钻 (冲) 孔灌注桩与CM桩复合地基适应性比较   

表2 钻 (冲) 孔灌注桩与CM桩复合地基适应性比较

3.2 CM桩工法选取

   目前, CM桩复合地基C桩主要采用CFG桩和静压PHC管桩。CFG桩主要采用长螺旋泵送混凝土工法施工, 根据地勘资料参数, CFG桩桩端土承载力特征值较低, 桩长较短, 其单桩承载力只能达到700k N[10], 不满足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虽然CFG桩可同时对开口溶 (土) 洞进行处理, 但其桩身质量难以保证, 且溶 (土) 洞需要整块进行处理。因此, 本项目不适宜采用CFG桩作为CM桩复合地基中的C桩。

   《刚性桩-亚刚性桩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DBJ/T 15-79—2011) [9] (简称复合地基规范) 中强调在岩溶地区慎用静压PHC管桩施工C桩, 这主要是由于岩溶地区预应力管桩断桩率偏高, 遇土洞时管桩无法进行及时填堵。考虑到本工程岩层主要是泥质粉砂岩、泥灰岩、灰岩等, 岩面较平整, 桩底持力层稳定, 且厚度大, 适当降低PHC管桩单桩承载力, 可以有效降低出现断桩和偏桩的概率, 保证桩身质量;在持力层稳定且厚度较薄的区域采用桩底溶洞注浆加固, 可降低工程造价, 缩短工期。C桩两种桩型在本工程的适应性比较见表3。

   表3 C桩两种桩型在本工程适应性比较   

表3 C桩两种桩型在本工程适应性比较

   目前, M桩的主要工法有水泥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本工程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内撑”的支护方法, M桩需在基坑开挖完成以后进行施工。而由于水泥土搅拌桩钻机机械体积较大、较高, 会与内撑发生碰撞;同时考虑到本工程有较密的砂层存在, 水泥土搅拌桩很难钻入此砂层。综上, M桩采用高压旋喷桩。

   综上所述, 塔楼采用CM桩复合地基的基础方案, CM桩复合地基示意见图2。其中C桩采用直径为500mm、壁厚为125mm的静压PHC管桩, 桩长约为7~20m, 桩间距为1.5m;M桩采用高压旋喷桩, 成桩直径不小于500mm, 桩长约为9m, 桩间距为1.5m, 与C桩梅花间隔布置。塔楼基础平面布置如图3所示。

图2 CM桩复合地基示意

   图2 CM桩复合地基示意

    

图3 塔楼基础平面布置

   图3 塔楼基础平面布置

    

4 基础计算

4.1 CM桩地基承载力计算

   以5#, 6#塔楼的补ZK3钻孔所揭示的地层为例, 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 说明如下:CM桩复合地基的上部结构荷载标准值pk=480k Pa, 基底位于 (3) 1淤泥质粉细砂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80k Pa。

   C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c按复合地基规范公式 (4.3.2) 计算:

    

   M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m按复合地基规范公式 (4.3.5-1) 和 (4.3.5-2) 同时计算, 取其中的较小值, 经计算最终取Ram=90k N。

   CM复合地基承载力fspk按复合地基规范公式 (4.3.1) 计算, 取ηc=0.95, ηm=0.95, ηs=1, C桩与M桩纵横间隔布置, 取mc=mm=0.087, fspkcmcRac/ApcmmmRam/Apms (1-mcmm) fak=510k Pa>pk=480k Pa, 满足承载力要求。

   对于地基处理后的沉降, 采用复合地基规范规定的分层组合法,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11] (简称地基基础规范) 公式 (5.3.5) 计算, 计算得出的CM桩复合地基最终沉降量s小于35mm, 满足地基基础规范要求。

4.2 CM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与施工

   本工程总桩数为C桩1 582根、M桩1 319根, 施工时间为70d左右。C桩共断桩15根, 断桩率约为1%, 这进一步验证了岩溶地区静压PHC管桩施工C桩的安全可靠性。

   基础施工完成28d后, 进行了低应变试验、抽芯试验、单桩载荷试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试验结果均满足复合地基规范、地基基础规范及设计要求, 其中CM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CM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结果汇总   

表4 CM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结果汇总

4.3 基础有限元分析

   根据CM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结果, 取CM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量s=13mm (不计褥垫层的变形) , 用YJK软件对CM桩复合地基进行整体计算, 忽略褥垫层的变形, 参考文献[12]的试验结果:在CM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作用下, CM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C桩∶M桩∶土约为6∶3∶1, 则地基土分担荷载比例为0.1。经过计算, 可得基床系数为4 000k N/m3;C桩竖向刚度Kac=Rac/s=73 000k N/m, M桩竖向刚度Kam=Ram/s=7 000k N/m。CM桩复合地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如图4所示, 筏板上部荷载通过上部剪力墙结构计算导入, 筏板基础根据配筋输入其刚度参数。经过计算, 1.0恒载+1.0活载作用下桩顶压力如图5所示, 由图可知, 基底反力最大值约为56.1k Pa, 与文献[12]试验结果相符。1.0恒载+1.0活载作用下桩顶竖向力如图6所示, 由图可知, C桩桩顶竖向力最大值为1 023k N<1.2 Rac, M桩桩顶竖向力最大值为96k N<1.2 Ram, 满足地基基础规范要求。1.2恒载+1.4活载作用下底板X向弯矩Mx, Y向的弯矩My云图如图7所示。从图7可看出, 底板弯矩最大值发生在Y向, 分布在剪力墙密布的塔楼电梯井边缘, 因此应加强该区域的底板配筋。

5 桩底溶洞注浆加固

   PHC管桩持力层一般为强风化岩层, 桩底溶洞或桩身穿过的溶洞复杂多变, 且溶洞填充物性质各异, 溶洞仍存在继续发育及扩大的可能, 不能保证PHC管桩长期稳定。CM桩复合地基可将作用于溶洞顶板上强大的桩端集中力变为均匀的、较小的附加应力, 因而本工程仅对CM桩复合地基范围内第一层溶洞顶板厚度小于1m的12个勘探孔的相关区域进行桩底注浆加固, 注浆孔孔径为110mm, 排布成条带状, 间距为2m×2m, 共104个孔, 桩底溶洞注浆加固既可避免上层土方下榻, 又堵塞了土颗粒的运移通道, 抑制新土洞的发育。注浆主要填充溶 (土) 洞顶层, 以加强第一层溶洞顶板岩层的整体性。注浆优先采用水泥砂浆M7.5, 根据现场土质情况适当调整水灰比;亦可采用纯水泥浆或C15素混凝土。

图4 CM桩复合地基三维有限元模型示意图

   图4 CM桩复合地基三维有限元模型示意图

    

图5 底板压力云图/k Pa

   图5 底板压力云图/k Pa

    

图6 桩顶竖向力云图/k N

   图6 桩顶竖向力云图/k N

    

图7 底板弯矩云图/ (k N·m/m)

   图7 底板弯矩云图/ (k N·m/m)

    

   根据现场条件, 注浆的施工顺序如下:溶洞充填注浆施工应在CM桩复合地基施工之前进行;先处理场地周边溶洞, 后处理中部溶洞;先处理洞高大且无充填的溶洞, 再处理洞高小、有充填的溶洞;先灌注砂浆, 后灌注水泥浆;对相邻较近的注浆孔, 采取间隔成孔注浆施工。

   注浆质量的检测采用标贯和钻芯法检测, 每栋塔楼检测数量不少于3个, 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 具体检测结果如下:溶 (土) 洞区域标贯击数不少于10;存在无充填、半充填、全充填的溶洞;抽芯检测采芯率达到90%;检测注浆孔泥浆不漏失。

6 结论

   (1) 在岩面较平整的岩溶地区, 静压PHC管桩具有桩身质量好、施工速度快、可进入全风化岩层的特点, 并且施工过程无噪声、无污染, 是一种经济安全的桩基形式。

   (2) CM桩复合地基具有强度高、沉降小的优点, 其空间刚度梯度的组合形成了高强应力场, 既可调动浅层土又可以调动深层土参与工作, 同时C桩间静态施工的M桩可以使复合地基强度得以提高;优化配置的C桩与M桩变形模量较高, 从而减小了复合地基的沉降。

   (3) 在岩溶地区采用CM桩复合地基, 可将岩面应力大大减小, 可不计算溶洞顶板的承载力, 为桩基不穿透溶洞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案。

   (4) 在岩溶地区要探明和处理所有溶 (土) 洞是不符合实际的, 因而, 可根据地勘资料并结合基础形式, 选择只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溶洞相关区域进行加固处理, 这为岩溶地区的溶洞处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1]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葛忻声, 张先明.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的探讨[J].建筑结构, 2002, 32 (7) :3-4.
[3]韩小雷, 赵颖, 黄嘉溥, 等.岩溶地区刚性桩复合地基宏观本构模型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2015, 36 (2) :165-173.
[4]葛忻声, 龚晓南, 白晓红.高层建筑复合桩基的整体性状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 2003, 25 (6) :758-760.
[5]廖文彬.CFG桩复合地基在岩溶地区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土工基础, 2004, 18 (6) :20-22.
[6]奚贤慧, 张季超, 郭佳兴.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大直径搅拌桩处理技术在岩溶地区的应用[J].华南地震, 2014, 34 (S1) :193-197.
[7]韩小雷, 季静.岩溶地区高层建筑复合地基与基础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8] 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 94—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9] 刚性桩-亚刚性桩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技术规范:DBJ/T15-79—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10]万志勇, 韩建强, 高玉斌, 等.CM桩复合地基在岩溶地区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 2012, 42 (6) :118-120.
[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12]张旭群, 杨光华, 陈锐, 等.CM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垫层效应现场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 2015, 36 (S1) :357-361.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static pressure PHC pipe pile in composite foundation in karst district
Wang Weijun Zhang Li Li Weike Han Jianqiang Wang Weijiang
(Guangzhou Design Institute)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of the foundation scheme of a high-rise building in karst area, the adaptability of static pressure PHC pipe pile used in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in karst area was discussed.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static pressure PHC pipe pile was proved to b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a relatively flat karst area. At the same time, the scheme of karst cave grouting reinforcement at the bottom of the pile was put forward.According to the code,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settlement of the CM composite foundation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settlement of the CM composite foundation can meet the code requirements. And on this basis, the in-situ plate load test and YJK softwar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M composite foundation using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test result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design with static pressure PHC pipe pile,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foundation design.
Keywords: karst district; composite foundation; foundation scheme selection; static pressure PHC pipe pile; karst cave grouting reinforcement
702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