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万达滑雪场高区结构设计

引用文献:

朱忠义 张琳 李洪求 冷冬梅 谢龙宝 徐桀 黄郁. 哈尔滨万达滑雪场高区结构设计[J]. 建筑结构,2018,48(23):79-84.

Zhu Zhongyi Zhang Lin Li Hongqiu Leng Dongmei Xie Longbao Xu Jie Huang Yu.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high section of Wanda Ski Center in Harbin[J]. Building Structure,2018,48(23):79-84.

作者:朱忠义 张琳 李洪求 冷冬梅 谢龙宝 徐桀 黄郁
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哈尔滨万达滑雪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雪场高区结构设计难点较多, 详细介绍了高区结构设计的内容, 包括结构体系及优化措施、设计标准及性能目标, 阐述了高区结构的超限审查要点, 研究了高区结构的静力和动力性能, 详细讨论了格构柱计算长度和防连续倒塌分析, 并给出了关键节点设计方法, 确保了结构体系、结构构件及节点连接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哈尔滨万达滑雪场 高区结构设计 防连续倒塌分析 格构柱计算长度
作者简介:朱忠义, 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Email:zhuzhongyi@biad.com.cn。
基金:

1 工程概况

   哈尔滨万达滑雪场 (图1) 总建筑高度为119.66m, 是亚洲最高的单层建筑。雪道最大高差为87m, 楼面存在25.44°的倾角, 平面尺寸长487m, 跨度从150m渐变到90m, 属于超长钢结构。为了减小结构单体长度并简化结构受力的复杂性, 将其与下部停车楼及超市等混凝土结构脱开, 并设置两条缝将其分割为高区、中区、低区三部分[1], 图2为结构分区图。经超限认定, 三部分均属于超限结构, 其中高区是最为复杂和独特的部分。

图1 实景夜景图

   图1 实景夜景图

    

图2 哈尔滨万达滑雪场结构分区图

   图2 哈尔滨万达滑雪场结构分区图

    

2 高区结构体系及优化措施[2]

   高区为巨型框架结构, 组成部分包括钢筒体、滑雪层楼面结构、侧面大桁架以及屋面结构。图3给出了高区结构体系构成简图。

   巨型框架柱为6个钢筒体, 其中柱肢为1 800×1 800×60, 1 800×1 800×42, 1 500×1 500×36三种箱形截面形式, 腹杆为H型钢, 最大截面为H1 000×950×36×42, 巨型框架梁为楼面主桁架, 桁架弦杆最大截面尺寸为H900×750×36×36, 腹杆最大截面为H1 000×950×36×42。为了分担竖向荷载, 在左侧南北两端设置了两个仅承担竖向荷载的混凝土筒体, 混凝土筒体支承侧面大桁架。南北方向布置了楼面次桁架, 东西方向布置楼面次梁。在楼面层上局部布置雪道支承结构, 在侧面桁架上布置屋面结构。高区整体钢结构与下部停车楼混凝土结构留缝脱开, 如图4所示。

图3 高区结构体系

   图3 高区结构体系

    

图4 高区结构与下部停车楼的关系

   图4 高区结构与下部停车楼的关系

    

   高区钢结构主要荷载的传递路径为:1) 屋面竖向荷载→屋面檩条→屋面主桁架或连系桁架→侧面大桁架→楼面主桁架→巨型框架柱→基础;2) 楼面竖向荷载→楼面次桁架→楼面主桁架→巨型框架柱→基础;3) 侧向风荷载→墙面檩条→侧面大桁架或抗风桁架→楼面或屋面主桁架→巨型框架柱→基础。

   滑雪场高区属于特殊类型的空间高层结构, 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相差较远, 偏心率为0.25, 扭转位移比超过1.2, 严重超限。经与建筑专业协商, 通过调整巨柱位置调节结构的重心, 图5给出了调整方法, 左侧直筒右移39m, 直筒与斜筒跨度由94.9m减小至54.5m, 减小40.4m, 筒体间南北距离增大1.7m, 偏心率由0.25减小为0.14, 满足规范[3]要求 (0.15) 。图6为调整前后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对比图。虽然结构仍然存在一定偏心, 但较优化前方案有较大改善。

图5 巨型框架柱平面位置调整图

   图5 巨型框架柱平面位置调整图

    

图6 调整前后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对比图

   图6 调整前后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对比图

    

3 结构设计分析

3.1 设计标准

   设计基准期及使用年限50年,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抗震等级为二级。重要构件安全等级取为一级, 其他构件为二级, 钢结构耐火等级为一级。

   主要构件水平变形控制标准如表1所示, 主要构件竖向变形控制标准如表2所示, 强度控制标准如表3所示。

   主要构件水平变形控制标准表1

    


控制荷载
恒荷载+
活荷载组合
活荷载 风荷载 多遇地震 罕遇地震

钢筒体
H/1 500 H/2 500 H/800 H/800 H/100

侧面桁架
    H/250 H/250 H/100

   注:H为楼层高度。

   主要构件竖向变形控制标准表2

    


控制荷载
主桁架 次桁架 侧面桁架 次梁 屋面结构

恒荷载+
活荷载组合
L/400 L/400 L/500 L/300 L/300

活荷载
L/1 200 L/1 200 L/1 200 L/1 200 L/1 200

   注:L为构件跨度。

   主要构件强度控制标准表3

    

构件 巨型
框架柱
滑道主
桁架及
支撑
滑道
次桁架
侧面
大桁架
滑道层
次梁
屋面
结构
关键
节点

应力
比控
制值
非抗震 0.80 0.85 0.85 0.85 0.95 0.85 0.80

施工阶段
0.80 0.90 0.90 0.90 0.95 0.90 0.80

抗震组合
中震
1.0
中震
1.0
中震
1.0
中震
1.0
小震
0.95
小震
0.85
大震
0.95

    

3.2 地震参数及性能目标的确定

   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小震时峰值加速度按照《哈尔滨万达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简称安评报告) 取值, 中震和大震时峰值加速度按照小震安评报告较规范反应谱加速度的放大倍数 (32/18=1.78) 进行同比放大, 分别为87gal和222gal;中震峰值加速度与安评报告中的中震峰值加速度值90gal接近, 大震峰值加速度大于安评报告中的大震峰值加速度174gal。反应谱形状参数和Tg按规范[3]和地勘报告取值。

   根据工程的抗震不利特征、构件重要性及规范[3]“两阶段三水准”原则, 并综合考虑“强柱弱梁, 强剪弱弯, 强节点弱构件”的基本概念, 经向超限审查专家组咨询并进行了多次讨论, 明确了结构各构件的抗震性能目标, 表4给出了高区各构件的安全等级及抗震性能目标。

   高区结构抗震设计目标表4

    


部位
安全
等级
性能目标

巨型框架柱
一级 中震弹性

巨型框架梁
一级 中震弹性

滑雪层面内支撑
一级 中震弹性

滑雪层
次桁架

与面内支撑连接
一级 中震弹性

与面内支撑不连接
二级 小震弹性

滑雪层次梁
二级 小震弹性

支承侧面桁架的混凝土筒体
一级 中震弹性

侧面大桁架
一级 中震弹性

屋面
结构

与侧桁架连接构件
一级 中震弹性

与侧桁架不连接构件
一级 小震弹性

关键节点
一级 大震应力比≤0.95

   注:大震应力比≤0.95指节点最大应力不超过钢材屈服强度的0.95。

3.3 计算分析软件

   整体结构分析采用MIDAS软件, 并采用SAP2000软件复核。混凝土部分及基础分析和设计采用YJK软件。节点分析采用MIDAS及ANSYS软件, 大震及防连续倒塌分析[2]采用ABAQUS软件。

3.4 结构静力分析

   (1) 钢筒体在恒荷载+活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 直钢筒顶最大水平变形量为13mm, 侧移比为1/3 406, 斜钢筒顶最大水平变形量为27mm, 如图7所示。侧移比为1/2 989, 远小于限值要求 (1/1 500) 。在最不利风荷载作用下最大位移也发生在斜钢筒体上, 侧移比为1/949, 满足限值要求 (1/800) 。

图7 钢筒体水平变形 (恒荷载+活荷载标准组合) /mm

   图7 钢筒体水平变形 (恒荷载+活荷载标准组合) /mm

    

   (2) 楼面主桁架在恒荷载+活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 跨中相对最大挠度为47mm, 挠跨比为1/1 165, 满足限值要求 (1/400) 。楼面主桁架在活荷载作用下最大挠跨比为1/4 792, 满足限值要求 (1/1 200) 。

   (3) 侧面桁架在恒荷载+活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 最大挠跨比为1/1 540, 满足限值要求 (1/1 200) 。在最不利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侧移比为1/356, 满足限值要求 (1/250) 。

   (4) 屋面桁架在恒荷载+活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 跨中相对最大挠度为220mm, 挠跨比为1/462, 满足限值要求 (1/250) 。

3.5 结构动力特性

   高区第一阶振型以水平平动为主, 同时存在扭转效应, 自振周期为2.4s;第二阶振型为扭转;第三阶振型为X向平动。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比值为0.79。

3.6 小震 (中震) 弹性分析

3.6.1 位移比

   在小震作用下, 斜钢筒体在地震作用下最大侧移比为1/2 602, 小于规范[3]限值 (1/550) 。侧面大桁架在地震作用下最大侧移比为1/2 851, 小于规范[3]限值 (1/250) 。且小震作用下的侧移比均小于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比。

3.6.2 剪重比

   X向地震作用下剪重比为2.1%, Y向地震作用下剪重比为1.6%, 剪重比不满足要求, 构件的地震作用相应放大1.25倍。Z向地震作用下剪重比为2.3%, 竖向地震作用不可忽视。

3.7 弹性补充分析

3.7.1 小震弹性时程分析

   采用5条天然波、2条人工波共计7条地震波进行小震弹性时程分析, 计算时地震波的峰值加速度调幅为32gal。各条波作用下的基底剪力均不小于反应谱的65%, 不大于反应谱的135%, 地震波基底平均剪力不小于反应谱的80%, 不大于反应谱的120%。选取巨型框架钢筒顶部典型节点处的变形进行对比, 时程分析得到的位移平均值与反应谱的比值:X向为1.01, Y向为1.17。

3.7.2 竖向地震对楼面及屋面桁架的影响分析

   分别进行了以竖向地震为主的时程分析和反应谱竖向地震的分析, 将竖向地震下的结构反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下的结构反应进行对比, 竖向地震对楼面和屋面桁架的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幅度增大了2.3%~4%。但时程分析计算的构件内力与反应谱的应力比值规律性不强, 构件验算时二者取包络值并考虑放大系数。

3.7.3 结构扭转效应评估分析

   高区结构的直钢筒体与南北侧的斜钢筒体 (图3) 的刚度比值为4.9∶1.2∶1.0, 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的偏差约为23.8m, 结构存在一定扭转效应。通过反应谱分析和补充地震时程分析, 将得到的反力、扭转角等结果进行评估[1], 结构的扭转效应并不明显。

3.7.4 屋面飘雪不利情况补充计算

   根据《哈尔滨万达城雪荷载分布数值模拟报告》, 考虑在风荷载作用下屋面积雪的漂移堆积分布, 对积雪情况进行最不利情况分析, 最终对屋面杆件进行包络设计。

3.8 大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为对结构在大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 采用ABAQUS软件对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表5给出了大震时程分析底部剪力对比, 表中仅给出1组人工波和2组天然波的底部剪重比。

   大震时程分析底部剪力对比表5

    


地震波

X主方向输入
Y主方向输入

剪重比/%
剪重比/%

人工波
18.30 13.80

天然波1
12.40 11.50

天然波2
14.70 15.30

平均值
15.13 13.53

    

   结构损伤情况:1) 混凝土筒体的顶部支座位置及底板外侧混凝土有轻微损伤;2) 钢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的构件主要为楼面次桁架, 最大塑性应变约为5.448×10-3 (Y向为输入主方向) 。

   大震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比为1/182 (<1/50) , Y向最大层间位移比为1/138 (<1/50) , 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3.9 防连续倒塌分析

   巨型框架柱是支承整个高区结构的关键构件, 其安全直接涉及到整体钢结构的安全。因此分析和研究巨型框架柱局部构件失效对钢结构整体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依据规程[4]对防连续倒塌设计的要求, 采用ABAQUS/Expliciti计算模块进行分析, 采用时程分析法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钢材屈服强度345MPa, 极限塑性应变0.2。荷载取准永久值。防连续倒塌分析采用4种失效模式进行模拟, 图8给出了4种模式的示意图。

图8 模拟失效构件示意图

   图8 模拟失效构件示意图

    

   计算模型加载方式如下:1) 在0~60s时逐步加载屋面及楼面荷载, 60s时达到最大值;2) 60~63s将指定的单元杀死, 用于模拟破坏的构件, 同时在待杀死单元梁端的节点施加固定约束, 排除杀死单元时对邻近单元的影响;3) 63s时将固定约束删除;4) 63~83s考察结构在构件突然发生失效后20s时间里的连续反应情况。

   经以上4种分析得出结论:当巨型框架柱局部杆件失效时, 结构安全, 并可修复;当一根巨型框架柱整体失效时, 结构不会发生倒塌, 但不可继续使用。

3.10 侧面大桁架格构柱计算长度系数取值方法

图9 格构柱与屋面和楼面桁架关系

   图9 格构柱与屋面和楼面桁架关系

    

   高区侧面大桁架为格构柱形式, 其将高区围成盒状, 是连接屋面和楼面桁架的重要构件, 如图9所示。由于屋面和楼面的刚度很难确定, 利用规范无法查出侧面大桁架格构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此处格构柱的计算长度利用原始欧拉公式反推, 即由欧拉公式:P2EI/l2推出lEΙ/Ρ, 通过确定临界荷载P和格构柱的截面惯性矩I, 即可得到格构柱的计算长度。

   临界荷载P参考规程[5]第4.3.4条中的极限承载力, 通过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得到。本工程通过MIDAS/Gen进行考虑初始缺陷的几何非线性分析, 采用第一特征值屈曲模态 (图10) 作为初始缺陷分布模态, 其最大计算值参考规程[4]第4.3.3条的建议, 取跨度的1/300。分析结果滤掉局部振型, 得出侧面大桁架的屈曲因子为2.7, 即临界荷载P取为竖向荷载的2.7倍。

图10 格构柱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态

   图10 格构柱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态

    

   格构柱截面惯性矩I的确定利用AutoCAD中的“massprop”命令求解。

   通过确定临界荷载P和格构柱的截面惯性矩I, 由欧拉公式计算柱的计算长度为7.6m, 反推计算长度系数约为0.7。

4 关键节点设计

   滑雪场高区钢结构节点种类繁多且空间关系复杂, 本文仅对其中一些关键节点进行归纳介绍。

(1) 巨型框架柱交叉节点

   V形巨柱对于整个结构至关重要, 巨柱交叉节点更是巨柱间连接的关键部位。节点受力及节点尺寸较大, 板较厚, 不宜采用铸钢节点。最大构件尺寸为1 600mm, 最大厚度为60mm (钢板Z向性能标准为Z25) , 图11为现场节点图, 为保证节点区的承载能力高于构件的承载力, 在节点内部设置一定数量的横向加劲肋来加强节点, 并通过节点实体有限元分析对加劲肋的布置进行优化。

图11 巨柱节点实景图

   图11 巨柱节点实景图

    

   为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施工的可行性, X形交叉主杆件连接采用全熔透焊接连接, 焊接质量等级要求为一级。分肢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高强螺栓的强度等级为10.9级。

(2) 高区楼面桁架上弦节点

   为减少节点区焊缝数量, 减小应力集中, 将上弦节点区域简化为一块碟形斜向大板, 可有效避免节点区的焊缝集中。碟形斜向板厚度取各弦杆上翼缘厚度的包络值, 图12所示为屋面上弦节点加工图, 碟形节点较普通节点应力分布更均匀, 无应力集中现象。

图12 屋面上弦节点加工图

   图12 屋面上弦节点加工图

    

(3) 抗风桁架与屋面连接节点

   抗风桁架与屋面主桁架及楼面的连接采用销轴连接, 图13为销轴节点图。上销轴采用长圆孔设计, 可有效释放重力荷载下的轴力, 屋面下弦仅承受水平向风荷载, 不承担竖向荷载。

图13 销轴节点图

   图13 销轴节点图

    

   销轴材质采用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的40Cr。规范[6]暂未有关于销轴的相关计算, 故参考新版《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7—2017) 进行销轴计算和设计, 最终采用直径60mm的销轴。经验算, 节点承载力多由耳板局部稳定和耳板抗剪控制, 为了减小耳板的厚度, 增加两道20mm厚加劲肋。

(4) 柱脚节点

   滑雪场高区V形巨柱由8根箱形杆件两两相交于基础顶面, 形成4个型钢混凝土柱, 型钢混凝土柱通过混凝土墙与水平钢腹杆相连接, 组成型钢混凝土筒体, 即V形巨柱的外包式柱脚, 如图14所示。

图14 柱脚平面图

   图14 柱脚平面图

    

图15 柱脚剖面

   图15 柱脚剖面

    

   外包柱脚高度为5 700mm, 钢柱外包不小于250mm厚混凝土, 并增设1 000mm厚的混凝土墙。为控制混凝土柱压缩变形, 在型钢周围布置纵向浮筋, 箍筋以多个单肢箍形式勾在混凝土柱受力纵筋与纵向浮筋之间;当墙水平筋遇型钢柱无法贯通时, 在型钢柱相应位置焊接角钢, 将角钢与水平筋电弧焊连接, 达到锚固效果, 图15给出了V形巨柱柱脚剖面详图。

5 结论

   (1) 哈尔滨万达滑雪场结构复杂超限, 而高区是最为复杂和独特的部分, 设计时在满足建筑效果和功能的前提下, 对结构进行了抗扭、抗偏心等优化措施, 提出合理的地震力参数及性能目标, 确保结构经济合理。

   (2) 详细介绍了雪场高区结构设计及补充计算分析内容, 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3) 对雪场特殊节点等关键技术进行详尽的介绍, 给出了大型滑雪场设计的经验和技巧, 可供同类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1] 张琳, 朱忠义, 王哲, 等. 哈尔滨万达滑雪场钢结构方案优化设计[J]. 建筑结构, 2017, 47 (18) :32-36.
[2] 冷冬梅, 李洪求, 谢龙宝, 等. 哈尔滨万达滑雪场结构方设计关键技术研究[J]. 建筑结构, 2018, 48 (23) : 72-78.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5] 网壳技术规程:JGJ 61—200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6]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high section of Wanda Ski Center in Harbin
Zhu Zhongyi Zhang Lin Li Hongqiu Leng Dongmei Xie Longbao Xu Jie Huang Yu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Beijing Victory Star Architecture & Civi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Abstract: Wanda Ski Center in Harbin is the largest indoor ski resort in the world. There were many difficulties in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high section of ski center. The contents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high section of ski center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structural system and optimization measures, design standards and performance objectives. The key points of the out-of-code review of the high section of the structure were expounded,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s of the high section of the structure were studied. The calculated length of lattice column and anti-progressive collapse analysi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design methods for key nodes were provided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structural systems, structural components and node connections.
Keywords: Wanda Ski Center in Harbin; structural design of high section; anti-progressive collapse analysis; calculated length of lattice column
669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