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炼焦化工厂能源研发科技中心1号楼结构设计

引用文献:

蒋炳丽 杨霄 崔娟 王力 刘召军 朱朵娥. 北京炼焦化工厂能源研发科技中心1号楼结构设计[J]. 建筑结构,2018,48(24):36-40.

Jiang Bingli Yang Xiao Cui Juan Wang Li Liu Zhaojun Zhu Duo′e. Structural design of No.1 building of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enter of Beijing Coking Chemical Plant[J]. Building Structure,2018,48(24):36-40.

作者:蒋炳丽 杨霄 崔娟 王力 刘召军 朱朵娥
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北京炼焦化工厂能源研发科技中心1号楼存在扭转不规则、偏心布置、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等不规则项, 采用设置结构缝、滑动支座等方法将1号楼地上结构合理划分为各自独立的单体, 有效避免了结构多项超限不规则;通过对多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确定了为中庭C区索网幕墙提供支承的巨型框架的构件布置形式;介绍了屋面大跨装饰架和悬挑装饰架的结构体系和支座形式;并对其进行考虑双非线性的整体稳定分析和抗连续倒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装饰架结构稳定承载力安全系数不小于2.0;悬挑装饰架任一受拉支座失效, 不会引起其余结构构件的连续失效。
关键词:结构缝 滑动支座 巨型框架构件布置 位移限值 抗连续倒塌
作者简介:蒋炳丽, 学士, 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Email:adstruc@vip.163.com。
基金:

1 项目概况

   北京炼焦化工厂能源研发科技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化工路南, 东侧为半壁店东二路西, 南侧为半壁店东一路, 总用地面积为43 724m2。本项目使用性质为科研研发用房, 地上分为1号楼、2号楼、3号楼、4号楼四个主体, 地下两层为整体大底盘。1号楼、2号楼、4号楼建筑高度均为58.35m, 3号楼建筑高度为23.20 m, 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1号连廊、2号连廊为钢框架结构形式, 一端均采用固定铰支座与3号楼连接, 另一端采用限位滑动铰支座分别与2号楼、4号楼连接, 保证水平地震作用下连廊不滑落且不影响两端主楼的相对变形。项目效果图见图1。

图1 项目效果图

   图1 项目效果图

    

   1号楼包括A区、B区、中庭C区和屋顶装饰架四部分 (图2) , 整体平面为L形, 极易成为超限结构, 本文对1号楼设计思路、中庭C区和屋顶装饰架结构设计方案进行说明。中庭C区为两片单层索网玻璃幕墙, 位于A区、B区之间的转角处。A区、B区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建筑高度为58.35m, 柱距8.4m×8.4m, 地上14层, 首层层高5.5m, 2层层高4.5m, 3层及以上层高3.9m。

图2 1号楼分区图

   图2 1号楼分区图

    

2 计算参数

   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设计基准期50年的基本风压为0.45kN/m2, 基本温度为-13~36℃。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类别为Ⅲ类, 特征周期为0.45s。

3 1号楼设计思路

   1号楼2层结构平面布置见图3。平面上B区相对A区, 南侧凸出42m形成L形, 北侧凹进9.8m。C区两片单层索网幕墙的一端与A区相连, 其中一片的另一端与B区不能直接连接, 需单独设置支承结构;屋顶装饰架在B区、C区北部悬挑9.4m。

   在方案阶段, 根据建筑师要求1号楼采用不分区整体设计, 即1号楼按连体结构进行设计。结构平面为L形, 极易出现扭转。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核心筒剪力墙位置不可调整, 其余剪力墙均位于平行于A区、B区短边的最端部, 且位置不可调整, 只可以通过改变剪力墙洞口布置形式调整结构刚度。在调整方案过程中尽量增大内部核心筒剪力墙洞口、减小外围剪力墙洞口大小来增大结构抗扭刚度, 但经过调整结构扭转位移比依然很大。

   分析可知, 结构存在如下超限不规则项:1) 扭转不规则, 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4;2) 偏心布置, 偏心率大于0.15;3) 凹凸不规则, 平面凹凸尺寸大于相应边长30%;4) 楼板不连续。因此, 1号楼为超限高层连体结构。

图3 1号楼2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图3 1号楼2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连体结构受力特点要求A区、B区动力特性接近, 第一周期平动方向一致, 且作为连体的C区结构或横跨A区、B区的屋面装饰架刚度足够大, 可以协调A区、B区的整体变形。由于A区、B区结构长宽高均相同, A区平面上旋转90°即与B区构件布置形式相同。为达到A区、B区第一周期平动方向一致的效果, 仅通过调整剪力墙洞口设置, 使A区、B区两个方向的结构刚度接近, 且各方向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 结构上难以实现。C区索网刚度小, 为协调A区、B区的整体变形, 只能依靠增大索网支承构件或顶部装饰架的刚度来实现。刚度增大必然使得结构高度或构件尺寸加大, 这将不能达到索网幕墙和屋面装饰架尽量通透轻盈的建筑效果, 同时由于平面上B区相对A区北侧凹进9.8m, 索网支承构件和顶部装饰架与B区的可连接宽度较小, 不能有效传递水平刚度。

   综上所述, 1号楼难以实现不分区的整体设计。将中庭C区与A区、B区在地上通过结构缝分开。结构缝位置见图3。设置独立的巨型框架作为C区索网幕墙的支承结构, 与A区、B区无连接。屋顶装饰架也在相应位置设置结构缝, 分为横跨A区、B区的大跨度装饰架和B区端部悬挑装饰架, 且相互之间无连接。横跨A区、B区的大跨度装饰架采用一端固定、一端限位滑动的铰支支座, 滑动支座位移限值大于A区、B区两个结构单元在大震作用下的最大相对位移值。通过以上结构缝和滑动支座的设置, A区、B区、C区成为独立单体, 可分别进行结构设计。

   1号楼A区、B区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针对8度区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剪力墙墙肢设计安全:1) 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 确保墙肢均不超筋, 允许部分连梁超筋, 并确保墙肢及连梁在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均不超筋;2) 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 确保连梁在两端铰接情况下墙肢不超筋, 层间位移角不超过规范限值1/800;3) 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 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不超过规范限值1/100。

4 中庭索网玻璃幕墙结构设计

   中庭结构高度45.1m, 平面尺寸为28.2m×21.8m, 中庭南北两侧为通高的单层索网玻璃幕墙, 顶部为玻璃顶。中庭地面以上通过结构缝与主体结构分开。分析其结构受力特点, 采用格构柱与钢桁架梁形成巨型框架结构作为索网幕墙的支承。由于建筑对巨型框架的外立面效果有较高要求, 对10个方案 (表1和图4) 进行了比较, 为结构构件设置的合理性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其中三肢格构柱、四肢格构柱的边长均为2.5m。

   各方案结构体系表1

    


方案
结构体系描述

方案1
三肢格构柱, 无斜腹杆

方案2
三肢格构柱, 有斜腹杆

方案3
三肢格构柱, 有斜腹杆, 一道平面内水平支撑梁

方案4
三肢格构柱, 无斜腹杆, 水平腹杆加密,
间距由3.9m变为1.95m

方案5
三肢格构柱, 有斜腹杆, 一道平面内、
两道平面外水平支撑梁

方案6
三肢格构柱, 无斜腹杆, 一道平面内水平支撑梁

方案7
四肢格构柱, 无斜腹杆

方案8
四肢格构柱, 无斜腹杆, 水平腹杆加密,
间距由3.9m变为1.95m

方案9
四肢格构柱, 有斜腹杆

方案10
四肢格构柱, 无斜腹杆, 一道平面内水平支撑梁

    

图4 各方案体系布置

   图4 各方案体系布置

    

   风荷载体型系数、高度系数及基本风压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 [1]取值, 风振系数按类似工程经验取2.2[2]。在1.0恒荷载+1.0风荷载+1.0预应力工况作用下, 各方案水平位移计算结果见表2。

   各方案水平位移计算结果表2

    


方案
格构柱水平
位移值/mm
最大层间
位移角
方案 格构柱水平
位移值/mm
最大层间
位移角

方案1
116.98 1/379 方案6 73.37 1/604

方案2
56.91 1/779 方案7 85.28 1/520

方案3
31.31 1/1 416 方案8 65.93 1/672

方案4
87.47 1/507 方案9 38.92 1/1 140

方案5
23.61 1/1 878 方案10 70.45 1/630

    

   通过表2可以看出, 加斜腹杆对增加结构的刚度效果最好, 水平腹杆加密对结构刚度增大效果不明显;无斜腹杆仅有水平腹杆的结构体系中, 水平腹杆弯矩很大, 设计截面很难满足构件强度验算;增加平面内、平面外的水平支撑梁对构件强度和结构抗扭刚度有较大的贡献;四肢格构柱方案结构刚度远大于三肢格构柱方案。综上所述, 采用有斜腹杆, 水平腹杆不加密, 增加平面内、平面外水平支撑梁的四肢格构柱方案。

图5 水平支撑梁布置方案示意图

   图5 水平支撑梁布置方案示意图

    

   与建筑师进一步沟通, 建筑师希望减小柱截面, 取消桁架梁斜腹杆。柱截面减小后, 若继续采用格构柱, 结构刚度将难以满足要求, 故改为采用实腹钢管混凝土柱, 柱截面采用1.5m×1.5m。取消桁架梁斜腹杆, 改为空腹桁架梁。比较原格构柱不同方案可知, 水平支撑梁对结构受力非常有利, 同时由于取消了桁架梁斜腹杆, 结构刚度变弱, 水平支撑梁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 同时也可为索网提供竖向刚度, 减小空腹桁架竖向变形。在1.0恒荷载+1.0风荷载+1.0预应力工况作用下, 设置一道水平支撑梁的方案a和设置三道水平支撑梁的方案b结构布置示意图见图5, 方案a、方案b的刚度及构件内力如表3所示。

   各方案构件内力及位移比较表3

    


构件内力
方案a 方案b

柱顶弯矩/ (kN·m)
7 661 6 433

柱底

轴压力/kN
6 033 6 343

弯矩/ (kN·m)
7 501 7 037

空腹桁架梁上弦

最大轴压力/kN
-4 320 -3 148

弯矩/ (kN·m)
2 476 1 938

空腹桁架梁下弦

最大轴拉力/kN
3 590 2 214

弯矩/ (kN·m)
3 036 2 403

空腹桁架梁腹杆

最大轴拉力/kN
178 136

弯矩/ (kN·m)
1 636 1 254

空腹桁架梁跨中

最大水平位移/mm
94 74

最大竖向位移/mm
47 34

    

   由表3可以看出, 设置三道水平支撑梁的方案b较方案a空腹桁架梁跨中最大水平位移明显减小, 最大水平位移减小约21%, 说明其结构抗侧刚度有明显提高。同时方案b大大减小了实腹钢管混凝土柱、空腹桁架梁的内力, 提高了结构的竖向刚度, 最大竖向位移减小约28%。最终结构设计采用方案b。钢管混凝土柱钢管和空腹桁架梁弦杆材质采用Q345GJC, 其余钢构件材质采用Q345B。主要构件信息如下:钢管混凝土柱截面为1.5m×1.5m (钢管采用□1 500×1 500×50) , 内灌微膨胀细石混凝土C40;空腹桁架梁弦杆截面为□800×800×20×30, □800×800×30×50;空腹桁架梁腹杆截面为□500×500×20, □700×500×50×30;水平支撑梁截面为□600×800×40。在1.0恒荷载+1.0预应力工况作用下, 空腹桁架梁最大竖向位移为34mm, 保证了拉索不松弛, 并满足拉索幕墙变形不大于跨度1/50的要求。

5 屋面装饰架设计

   屋顶大跨装饰架跨度为30.35m, 结构高度为2.00m。采用正交平面桁架体系, 布置上下弦双向水平支撑。支座落在A区、B区框架柱顶, 采用一端双向滑动、一端固定铰接的钢支座, 滑动支座位移限值根据A区、B区两个结构单元在大震作用下的最大相对位移确定。B区端部装饰架悬挑长度为9.4m, 结构高度为2.00m。支座落在B区顶部框架梁柱和剪力墙顶, 采用正交平面桁架直接悬挑, 与上下弦双向平面支撑形成类似抽空网架的受力体系, 结构整体性好。支座均采用固定铰支座。屋顶装饰架模型见图6。钢构件材质均采用Q345B。大跨装饰架构件均采用圆钢管, 跨度方向弦杆截面为ϕ299×16, ϕ299×25;悬挑方向弦杆截面为ϕ245×10, ϕ273×16, 腹杆截面为ϕ159×5, ϕ180×12。悬挑装饰架构件均采用圆钢管, 悬挑方向弦杆截面为ϕ245×10, 腹杆截面为ϕ159×6。

图6 屋面装饰架模型

   图6 屋面装饰架模型

    

5.1 大跨装饰架支座设置

   大跨装饰架一端采用双向限位滑动铰支座 (ZZ4) , 另一端采用固定铰支座 (ZZ3) (图7、图8) 。经计算, ZZ3最大竖向压力为1 026kN, 水平反力为1 977kN, 竖向拔力为107kN, 选用的固定铰支座规格参数:转动角度限值为0.05, 水平承载力为3 000kN, 竖向承载力为3 500kN, 抗拔承载力为1 600kN。ZZ4最大竖向压力为1 096kN, 竖向拔力为84kN, X向最大位移26mm, Y向最大位移115mm。罕遇地震作用下A区、B区弹塑性层间位移角远小于1/120, 滑动支座位移限值取值时, 偏安全考虑取A区、B区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为1/120, 同时考虑存在相对移动, 两方向的支座滑动量均取为±500mm。选用双向限位滑动铰支座规格参数如下:支座转动角度限值为0.05, 竖向承载力为3 500kN, 抗拔承载力为1 400kN。

图7 大跨装饰架支座布置图

   图7 大跨装饰架支座布置图

    

图8 支座示意图

   图8 支座示意图

    

5.2 整体稳定分析

   考虑几何和材料双非线性的弹塑性全过程分析, 在1.0恒荷载+1.0活荷载工况作用下,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结构进行了整体稳定性分析, 计算分析结果见图9、图10, 其中荷载倍数为所施加荷载与1.0恒荷载+1.0活荷载的比值。大跨度装饰架和悬挑装饰架的稳定承载力安全系数分别为5.6和4.7, 满足《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 (JGJ 7—2010) [3]规定的结构稳定承载力安全系数不小于2.0的要求。

图9 大跨度装饰架整体稳定分析结果

   图9 大跨度装饰架整体稳定分析结果

    

图10 悬挑装饰架整体稳定分析结果

   图10 悬挑装饰架整体稳定分析结果

    

5.3 悬挑装饰架抗连续倒塌分析

   悬挑装饰架支座布置如图11所示, 后排支座 (ZZ6) 承受拉力, 前排支座 (ZZ5) 承受压力。计算任一ZZ6支座失效的工况下, 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失效1~7工况对应的失效支座如图12所示, 各失效工况下, 抗连续倒塌计算结果见表4。

图11 悬挑装饰架支座布置图

   图11 悬挑装饰架支座布置图

    

   由表4可以看出, 任一ZZ6支座失效的工况下, 桁架最大竖向位移为48mm, 桁架最大应力比为0.59。失效1工况作用下, ZZ6支座的反力最大, 失效2工况作用下, ZZ5支座反力最大, 支座和埋件设计需满足此工况下承载力要求。任一ZZ6支座失效不会引起其余构件的连续失效, 结构不会出现连续倒塌。

图12 失效支座示意图

   图12 失效支座示意图

    

   抗连续倒塌计算结果表4

    


工况
最大竖
向位移
/mm
最大
应力比

ZZ5最大反力/kN
ZZ6最大反力/kN

X
Y Z X Y Z
初始工况 26 0.54 532 648 750 -185 -711 -587

失效1
48 0.59 447 732 979 -297 -1045 -867

失效2
34 0.54 556 759 984 -130 -950 -788

失效3
29 0.53 537 729 825 -163 -791 -653

失效4
27 0.53 530 669 771 -176 -741 -611

失效5
26 0.52 528 645 750 -180 -714 -590

失效6
26 0.58 530 634 745 -181 -709 -585

失效7
25 0.59 516 645 732 -184 -668 -551

    

6 结论

   (1) 整体平面为L形的1号楼, 地上部分通过结构缝和滑动支座分为A区、B区和中庭C区三个独立的单体, 有效避免了结构多项超限不规则, 有利于结构设计并降低工程造价。

   (2) 设置实腹钢管混凝土立柱、空腹钢桁架梁和水平支撑梁形成巨型框架结构作为中庭C区索网幕墙的支承结构, 通过不同方案的分析比较确定合理的构架布置形式。

   (3) 横跨A区、B区的大跨屋面装饰架一端采用固定铰接支座, 一端采用双向限位滑动支座, 支座双向可滑移位移限值±500mm, 大于A区、B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相对位移。

   (4) 对中庭C区悬挑装饰架进行抗连续倒塌分析, 保证任一受拉支座失效的情况下, 结构构件和其余支座均满足承载力要求。

    

参考文献[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 季俊杰, 陈红宇, 苏骏, 等. 预应力单层索网幕墙结构的风致响应计算[J].建筑钢结构进展, 2011, 13 (3) :37-41.
[3]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 [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Structural design of No.1 building of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enter of Beijing Coking Chemical Plant
Jiang Bingli Yang Xiao Cui Juan Wang Li Liu Zhaojun Zhu Duo′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Co., Ltd.)
Abstract: The No. 1 Building of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enter of Beijing Coking Chemical Plant has irregularities such as torsion irregularity, eccentric arrangement, irregular irregularities and discontinuous floor slabs. The structure of the No. 1 building was reasonably divided into separated structures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joints and sliding supports, which effectively avoids multiple irregularities in the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several schemes, the component arrangement form of the mega frame which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cable curtain wall of the atrium C area was determined; the structural system and the support form of the large-span decorative frame of the roof and the cantilever decorative frame were introduced; overall st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analysis considering double nonlinearity were conduct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fety factor of the stabl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decorative frame structure is not less than 2.0; the failure of any one of the cantilevered decorative frame will not cause continuous failure of the remaining structural components.
Keywords: structural joint; sliding support; mega frame component arrangement; displacement limit;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718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