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体育场馆建筑群风干扰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引用文献:

吴立 彭国东 彭兴黔. 大跨体育场馆建筑群风干扰效应数值模拟研究[J]. 建筑结构,2019,49(11):135-139.

Wu Li Peng Guodong Peng Xingqia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ind interference effect on large-span stadium buildings group[J]. Building Structure,2019,49(11):135-139.

作者:吴立 彭国东 彭兴黔
单位: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基于CFX10.0软件, 采用SST k-ω湍流物理模型, 对闽南某大跨体育场馆屋盖结构的风荷载进行数值模拟, 并将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 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基本吻合, 说明了数值模拟在大跨建筑群屋盖结构应用中的可行性;探讨不同相对位置风干扰效应对一场一馆大跨屋盖风荷载的影响, 分析一场一馆之间的风致干扰机理, 干扰体之间位置关系与形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物实际平均风压, 干扰因子主要在-4~2之间分布。
关键词:大跨结构 数值模拟 升力系数 干扰效应
作者简介:吴立,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Email:93346414@qq.com。
基金:

0 引言

   大跨度屋盖结构的风荷载特性不仅与其结构外形有关, 还与其所处的建筑环境有关。现代建筑分布非常密集, 一般待建建筑的周围均会有其他已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这些建筑物或构筑物对待建建筑的气动干扰是不能忽视的, 当两者间距很近时, 这种干扰会相当显著[1,2,3]。这种干扰效应与干扰体的位置、形状等很多因素密切相关, 要想给出一个普遍意义的结论是很困难的, 但可以通过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得出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本文以闽南某大跨体育场馆为工程背景, 该工程由体育场 (敞开悬挑结构) 和体育馆 (封闭结构) 组成, 是2008年全国农运会的主场馆 (图1) 。一场一馆相距大约30m, 其中体育馆总平面布置由一个椭圆形和一个半圆筒状网壳组成, 为空间网壳结构。其平面是单轴对称的羽毛球拍形, 长轴218m, 短轴109.8m, 屋盖最高点距地面为32.5m。体育场建筑结构新颖, 造型独特, 总平面布置由四个独立的挑篷组成空间曲面网壳结构, 东西长约92m, 南北长约220m, 挑篷最高处距地面45.5m, 跨度最大达48m。

图1 建筑效果图

   图1 建筑效果图

    

   本文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10.0, 采用SST k-ω湍流物理模型, 对一场一馆屋盖风荷载进行数值模拟, 并将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进行比较, 对一场一馆大跨度屋盖结构之间的风干扰效应进行分析, 探讨不同的相对位置对一场一馆大跨屋盖风荷载的影响, 分析一场一馆之间的干扰机理, 并对一场一馆的建筑规划进行了整体评价。

1 平均风压CFD数值模拟及数据处理

1.1 几何数值模拟及网格图

   一场一馆模型数值模拟方位、风向角及测点布置图见图2。采用CFX10.0软件按照实际建筑施工图对体育场建立足尺模型, 忽略火炬柱等附属构件, 经多次试算, 最终选择计算域为6 000m×4 000m×250m, 流域的设置满足阻塞率小于3%的要求, 体育场模型置于流域前沿1/3处, 整个计算域分为计算域一和计算域二, 该区域已经足以模拟该建筑所处的整个大气环境。计算域一划分网格时采用非结构的六面体网格, 共划分非结构化的六面体单元408 744个;计算域二共划分四面体单元和非滑移近壁面的六面体单元1 108 692个, 整个计算域总计划分1 517 436个单元。其模型网格图如图3所示。

图2 模型方位、风向角及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2 模型方位、风向角及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3 一场一馆模型网格图

   图3 一场一馆模型网格图

  

1.2 湍流物理模型

   采用完整的SST k-ω湍流物理模型, 近壁面采用壁面函数模拟壁面附近复杂的流动现象。SST k-ω模型是k-ω模型的改进模型, 由Menter模型发展而来[4,5,6,7,8]。SST k-ω剪切应力输运模式在近壁处采用Wilcox k-ω模式, 在边界层边缘和自由剪切层采用k-ε模式, 其间通过一个混合函数来过渡, 属于积分到壁面的不可压缩/可压缩湍流的两方程涡粘性模式。  

1.3 边界条件

   入口风速UZ计算公式为:

   UΖ=U0 (Ζ/Ζ0) α

   式中:Z为测量点处的高度;Z0为参考高度, 取200m;U0为参考高度处的风速, 按照风洞试验结果取14m/s;α为地面粗糙度系数, B类地面取0.15[9]

   入口处的湍流强度IZ按下式计算:

   Ιz={0.23 (Ζ5m) 0.094× (Ζ/350) -0.21 (5m<Ζ350m)

   出口处采用充分发展的湍流模型模拟;计算区域上表面及侧面采用自由滑移的壁面模拟;地面采用无滑移的粗糙壁面模拟;建筑物壁面采用无滑移的光滑壁面模拟。

1.4 数值模拟数据处理

   在空气动力学中, 物体表面的压力通常用无量纲压力系数Cp (t) 表示:

   Cp (t) =pi (t) -pp0-p (1)

   式中:Cp (t) 为模型上测点i所在位置的风压系数;pi (t) 为测点i所在位置测得的表面风压;p0p分别为参考点处测得的平均总风压与平均静风压。

   对两面受风处和悬挑部分, 内外 (上下) 表面同步测量的各对测点上的净压力系数ΔCpi (t) 为:

   ΔCpi (t) =piu (t) -pid (t) p0-p (2)

   式中pui (t) 与pdi (t) 分别为该位置内外 (上下) 表面的风压值。

   风对挑蓬的整体作用主要是向上的升力作用, 引入总体升力系数CF, 以确定不同风向角下单个挑蓬所受的升力值, 其计算公式为:

   CF=CΡAi/A (3)

   式中:CΡ为测点i处的平均风压系数;Ai为测点i对应的面积;A为挑蓬的整体面积;α为测点表面的法线方向, 本工程取15°;CP为测点i的风压系数, 可以为上下表面的风压系数, 也可为合力风压系数。

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1 屋盖分块风压系数与风洞试验结果比较

   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首先对一场一馆的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进行比较, 限于篇幅, 本文只给出影响较大位置体育场0°, 90°风向角下屋盖合力分块风压系数对比, 见图4, 5。

图4 0°风向角下悬挑屋盖合力试验与模拟分块风压系数对比

   图4 0°风向角下悬挑屋盖合力试验与模拟分块风压系数对比

    

图5 90°风向角下悬挑屋盖合力试验与模拟分块风压系数对比

   图5 90°风向角下悬挑屋盖合力试验与模拟分块风压系数对比

    

   可以看出, 对几何外形比较复杂的大跨体育场悬挑屋盖结构来说, 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比较接近, 平均误差在33%左右, 整体上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0°风向角下的平均误差33.28%, 90°风向角下的平均误差33.65%, 由于一场一馆结构比较复杂, 风荷载数值建模难度较大, 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有限, 计算时网格不能划分得足够精细, 因屋面分块误差、边界条件不能完全吻合、入口的风剖面、粗糙度等因素影响, 不能完全模拟风洞试验的环境, 导致流体在建筑物周围产生漩涡、分离等, 与试验有一定的差别, 致使数值模拟难度加大;从总体上来说, 除迎风面前缘、尾流后缘及拐角处数值模拟结果比风洞试验结果大, 其余部位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模拟结果可行。

2.2 体育馆对体育场的气动干扰

   从体育场馆方位图 (图2) 可以看出, 体育馆对体育场东西挑蓬的气动干扰较大, 本文重点对东挑蓬风荷载的干扰效应进行分析。

   对体育场单体和一场一馆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 计算各个风向角下东挑蓬的升力系数, 图6 (a) 为上下表面风压的升力系数, 图6 (b) 为风压合力的升力系数。图中a表示无干扰体, b表示有干扰体。定义风向在45°~135°时, 体育馆位于东挑蓬的上方, 称为上游位置;风向在210°~330°时, 体育馆位于东挑蓬的下方, 称为下游位置;风向在0°~30°, 345°~360°及150°~195°时, 体育馆位于东挑蓬的右侧, 称为平行位置。从图6可知:

   (l) 对于上表面风压的升力系数, 当体育馆处于下游位置时, 升力系数较无干扰体时减小5%, 说明下游体育馆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风的流动, 导致风压变小, 但是变化幅度不大, 因为东挑蓬较体育馆高, 体育馆阻挡风流动的作用较小;当体育馆在平行位置时, 升力系数较无干扰体时提高近30%, 主要是由于风从两者中间穿过, 形成一种狭管效应, 风速加剧, 导致上表面的风压变大;当体育馆在上游位置时, 由于其阻挡了气流的通过, 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来流的速度, 同时气流在建筑物表面上的分离再附, 使得下游屋盖来流的紊流度更高, 削弱了其在屋盖前缘的分离, 导致风压变小, 其升力系数比无干扰体时减小15%。

   (2) 对于下表面风压的升力系数, 当体育馆处于下游位置时, 升力系数较无干扰体时提高10%, 主要是由于下游的体育馆使风速变缓, 导致下表面的兜风效应更明显, 但是变化幅度不大, 因为东挑蓬位于西挑蓬的尾流区, 上下表面风压均较小;当体育馆在平行位置时, 由于狭管效应, 风速加剧, 风的快速流走减少了下表面负压, 导致升力系数变小;当体育馆在上游位置时, 由于东挑蓬位于体育馆的尾流区, 气流先在体育馆前缘分离, 再后附于东挑篷上, 致使下表面的负风压减小, 使得负的升力系数减小5%。

   (3) 对于风压合力, 当体育馆位于下游位置时, 由于体育馆的干扰, 对气流有一定的阻挡, 合力的升力系数略小于无干扰体情况。但由于挑蓬较体育馆高, 对气流的阻挡作用较小, 所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升力系数减小了3%;当体育馆在平行位置时, 合力的升力系数较无干扰体时提高35%, 说明狭管效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东挑篷风压合力的升力;当体育馆处于上游位置时, 风压合力的升力系数小于无干扰体情况。由于上游体育场的存在, 下游气流减缓, 致使东挑蓬风压合力的升力系数变小, 在90°风向角时, 东挑蓬风压合力的升力系数最大。

图6 有、无干扰下升力系数

   图6 有、无干扰下升力系数

    

2.3 体育场对体育馆的气动干扰

   为了定量反映体育场对体育馆的干扰效应, 采用干扰因子IF来进行分析:

   ΙF=CΡi/CΡA (4)

   式中CPi, CPA分别为建筑物有干扰和无干扰时的平均风压。

   体育馆结构由比赛馆和训练馆两部分组成, 中间设置了90mm宽的伸缩缝, 其中训练馆屋面分块为1~15, 比赛馆屋面分块为16~62 (图2) , 对体育馆单体和一场一馆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 由于一场一馆是关于中心轴对称的结构, 这里只对0°, 45°, 90°, 270°风向角进行分析, 计算各个风向角下体育馆屋面分块的干扰因子, 各风向角下屋面分块干扰因子分布图如图7所示。

图7 各风向角下体育馆屋面分块干扰因子分布

   图7 各风向角下体育馆屋面分块干扰因子分布

    

   (1) 在0°风向角时, 训练馆屋面分块1~15干扰因子值较大, 正值最大为2, 负值最小为-4, 越往后缘干扰因子正值绝对值越小, 比赛馆屋面分块干扰因子大部分在1.2左右。因为气流在一场一馆之间通过时, 气流加速, 产生狭管效应, 所以距体育场较近的训练馆屋面分块1~15干扰因子较大, 干扰效应相当明显, 分块1和2由原来的正压变成了负压, 干扰因子也为负值;而比赛馆屋面距体育馆较远, 所以屋面分块16~62干扰因子较小。

   (2) 在45°风向角时, 训练馆屋面分块1~15干扰因子值较小, 最小为0.48, 越往后缘干扰因子越大;比赛馆屋面分块16~62干扰因子大部分在1.0附近。因为体育场的存在, 且体育场较体育馆高, 气流经过训练馆时受阻, 风速减小, 训练馆屋面风压减小, 干扰因子较小。

   (3) 在90°风向角时, 体育馆风压变化趋势与45°风向角时相似, 训练馆屋面分块1~15干扰因子值较小, 最小为0.20, 干扰效应更明显, 比赛馆屋面分块干扰因子大部分在1.0附近。

   (4) 在270°风向角时, 训练馆屋面分块1~15干扰因子值较小, 最小值为0.18, 干扰效应相当明显, 越往后缘干扰因子越小;比赛馆屋面分块1~62干扰因子大部分在0.8~1.0之间, 其中屋面分块22~32干扰因子较小, 大部分在0.6左右。因为体育场处在体育馆屋盖的上游, 由于其阻挡了气流流动, 产生了明显的遮挡效应, 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来流的速度, 屋盖风压减小, 干扰因子较小;由于比赛馆处于尾流区, 遮挡效应不明显, 对比赛馆风压影响不大, 故比赛馆干扰因子稍大。

   (5) 体育场的形状与位置很大程度影响了体育馆屋盖的平均风压, 由于一场一馆为关于中心轴对称的流线型结构, 且体育场挑蓬较体育馆高, 当体育场处于体育馆下游时, 对来流产生阻挡作用, 风速变缓, 体育馆屋面风压减小;当体育场处于体育馆上游时, 对体育馆产生遮挡, 体育馆屋面风压减小, 对体育馆抗风较为有利, 总体来说, 一场一馆的建筑规划是合理的。

3 结语

   (1) 通过对闽南某大跨体育场馆建筑群屋盖风荷载的风洞试验和CFD数值模拟对比, 发现两者在风压分布的规律上基本保持一致, 证明了CFD数值模拟技术在研究大跨度建筑群屋盖结构风荷载的可行性。

   (2) 体育馆对于体育场临近的挑篷风压的干扰:体育馆在上游时减少风对挑篷的升力作用, 减少幅度约15%;在平行位置增加对挑篷的升力作用, 增加幅度约20%;在下游时减少对挑篷的升力作用, 减少幅度约10%。

   (3) 体育场对于体育馆屋面的风压的干扰:体育场在上游时对来流风产生阻挡, 体育馆屋面风压减小, 遮挡效应明显;在下游时对体育馆来流减缓明显, 体育馆中的训练馆屋面风压明显减小;在平行位置时, 一场一馆之间风速增大, 狭管效应明显, 体育馆屋面风压增大, 干扰因子在-4~2之间。

   (4) 干扰体的形状与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待测建筑物上的平均风压, 一场一馆为关于中心轴对称的流线型结构, 并且体育场挑蓬较体育馆高, 对体育场馆风荷载有利。

      

参考文献[1] 沈国辉.大跨度屋盖结构的抗风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4.
[2] 陈贤川.大跨度屋盖结构风致响应和等效风荷载的理论研究及应用[D].杭州:浙江大学, 2005.
[3] 吴立, 张华林, 彭兴黔, 等.大跨屋盖风荷载风洞试验及数值模拟[J].华侨大学学报, 2010, 31 (3) :327-333.
[4] KHANDURI A C, STATHOPOULOS T C, T BEDARD.Wind-induced interference effects on buildings-A re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J].Engineering Structure, 1998, 20 (7) :617-630.
[5] HOXEY B P, ROBERTSON A P, RICHARTSON G M, et al.Correction of wind-tunnel pressure coefficients for Reynolds number effect[J].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1997, 71:574-555.
[6] RICHARTSON G M, HOXEY R P, ROBERTSON A P, et al.The silsoe structures building:comparisons of pressures measured at full scale and in two tunnels [J].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1997, 72:187-197.
[7] 林斌, 孙晓颖, 武岳, 等.大庆石油学院体育馆屋面风荷载的风洞试验和CFD数值模拟研究[C]//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西安, 2005.
[8] 顾明, 朱川海.大型体育场主看台挑蓬的风压及其干扰影响[J].建筑结构学报, 2002, 23 (4) :20-26.
[9]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泉州市海峡体育中心体育场风洞试验、风振响应和等效静力风荷载研究[R].上海, 2005.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ind interference effect on large-span stadium buildings group
Wu Li Peng Guodong Peng Xingqian
(Design Institute of the Three Bureau Group Co., Ltd.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Huaqiao University)
Abstract: Based on CFX10.0 software and SST k-ω turbulence physical model, the wind load of a large-span stadium roof structure in southern Fujian was simulated numerically,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wind tunnel test data. The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hich shows the feasibility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span building group roof structure. In response to the influence of wind load on a large-span roof of one building, the mechanism of wind-induced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stadium and gymnasium was analyzed. The location and shape of the interference bodies largely affect the actual average wind pressure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interference factors mainly distribute between-4 and 2.
Keywords: large-span structure; numerical simulation; lift coefficient; interference effect
703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