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受损装配式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引用文献:

刘香 薛鸿杰 吕鹏. 加固受损装配式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J]. 建筑结构,2019,49(11):28-32,13.

Liu Xiang Xue Hongjie Lü Peng.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reinforced damaged assembled short-leg shear wall[J]. Building Structure,2019,49(11):28-32,13.

作者:刘香 薛鸿杰 吕鹏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以受损装配式短肢剪力墙作为研究对象, 用新型外包钢综合法对其加固, 通过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试件加固后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对比原试件, 加固后试件承载力有大幅度提升, 其中极限荷载提高68%, 屈服荷载提高55%;刚度也有明显的增大, 其中屈服刚度提高63.1%;极限位移提高30.4%, 体现了良好的延性;且加固后试件耗能性能略强于原试件。综合表明, 新型外包钢综合加固法可有效提高受损装配式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装配式短肢剪力墙 受损加固 抗震性能
作者简介:刘香, 硕士, 教授, Email:liuxiangwd@126.com。
基金: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各种经济适用的高层住宅成为建筑市场的必然趋势。在高层建筑中,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1,2,3]承担风荷载或地震作用, 有较大的抗侧刚度、承载能力高, 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已被当作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被广泛使用。而短肢剪力墙[4,5]是具有明显优势的剪力墙结构形式, 已较多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我国近年来连续发生多次重大地震, 造成许多建筑不同程度的震损。国内外关于框架结构震损后的加固抗震性能研究[6,7,8]较为多见, 而对于受损短肢剪力墙的加固抗震性能研究较为少见, 所以探索适用于受损短肢剪力墙的抗震加固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现状, 试验以受损足尺带有边缘约束暗柱的装配式短肢剪力墙作为对象, 经检测后采用外包钢综合法对其加固, 对加固前后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的抗震性能试验。结论可为后续类似加固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并对设计施工给予指导。

1 试验概况

1.1 试件设计

1.1.1 试件尺寸设计

   试验依据实际项目设计并制作了一片足尺装配式短肢剪力墙, 设定编号为PSSW, 尺寸为1 000×2 800, 厚度为200mm, 剪力墙内部配筋:暗柱纵筋为16@170, 暗柱尺寸为400×200, 位置见图1中2-2剖面, 水平分布钢筋为10@100mm, 箍筋为10@100, 除箍筋以外的所有钢筋均为HRB335。

图1 PSSW试件尺寸及配筋详图

   图1 PSSW试件尺寸及配筋详图

    

1.1.2 试验材料性能

(1) 钢筋

   试验中所有钢材的性能均按照《钢筋试验规范》 (GB 1499.2—2008) 方法进行标准拉伸试验确定。试验表明:钢筋均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和屈服阶段, 取实测值为6组试件的平均值, 表1为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屈服应变εy=fy/Es, 弹性模量Es=2.02×105MPa。

   钢筋材性实测值 表1   

钢筋材性实测值 表1

(2) 混凝土

   预制剪力墙采用流动度高的C40商品混凝土浇筑, 浇筑时制作6组边长100mm的立方体混凝土试块, 与墙体进行同条件养护, 28d后取6组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作为实测值, 试件抗压强度为41.3MPa, 弹性模量为3.29×104N/mm2

1.2 PSSW试件的破坏形态

   PSSW试件采用力-位移混合加载, 前4级采用力控制, 之后采用位移控制。前3级加载之后试件没有明显现象, 加载到70kN时, 混凝土墙体右侧墙角出现水平裂缝, 试件进入弹塑性阶段。当加载至10mm时, 试件出现数条水平裂缝, 长度也全面延长;当加载至36mm时, 试件出现数条交叉裂缝, 此时试件承载力达到最大, 墙体底部两侧墙角混凝土出现严重脱落。之后试件水平承载力徐徐降低, 当加载位移为57mm时结束加载, 至此墙体裂缝最大宽度为10mm, 底部混凝土压碎剥落, 如图2所示。

图2 PSSW试件破坏后东西墙角混凝土压碎状况

   图2 PSSW试件破坏后东西墙角混凝土压碎状况

    

1.3 试件的加固方案设计

1.3.1 加固方案

   本文采用新型外包钢综合加固法加固受损装配式短肢剪力墙, 加固后试件编号为PSSW1。在查阅包钢与粘钢加固构件文献的基础上, 针对本文试件特点, 尝试改变外包钢形式即使用U型钢, 配套专业灌钢胶, 用化学螺栓进行加压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共同补强剪力墙承载力, 同时在剪力墙边缘设置约束暗柱。由于该加固法对短肢剪力墙的加固还未见文献报道, 所以其设计和施工方案以外包钢与粘钢加固法为依据。

1.3.2 加固尺寸及步骤

   化学螺栓的布置及尺寸如图3所示, 钢板采用U型钢加固, 其正面尺寸为400×2 800, 厚度为6mm, 钢板与墙体用化学螺栓固定, 墙体底部用角钢固定, 角钢尺寸为160×160×10。试件外包钢加固模型见图3。

   施工步骤为:基材表面处理→钢板裁剪及钻孔→钢板表面除锈除油→用化学螺栓将钢板固定于正确位置→用水泥砂浆对缝隙处进行密封→将灌钢胶灌入→检查密实度。

图3 PSSW试件外包钢加固模型

   图3 PSSW试件外包钢加固模型

    

1.3.3 材性试验

   试验加固选用的钢板与角钢均为Q235B, 其基本力学性能经过试验检测见表2。

    

   钢板及角钢材性实测值 表2

    


类型
屈服强度/MPa 极限强度/MPa 弹性模量
Es/ (×105MPa)

钢板
320 454 2.02

角钢
597 639 2.10

    

1.4 试验装置和加载方案

   试验包括水平和竖向两个加载系统, 水平加载系统施加往复水平力, 竖向加载系统施加竖向轴力, 并加设分配梁使竖向集中荷载转化成为理想的均布荷载。将特定滑动小车装在竖向千斤顶和反力架之间, 确保轴力始终竖直向下, 用带有滚轮的钢梁约束加载梁, 尽量避免试件在加载过程中出现扭转。

   试验加载制度:先向试件顶部施加450 kN轴力, 加载过程中始终保持轴力恒定, 对试件施加往返水平力, 最后采用力-位移共同加载的方法。试件开裂前采用力控制加载, 往返次数为每级1次;试件开裂后采用水平位移控制加载, 往返次数为每级1次, 当试件达到屈服之后, 位移循环次数更改为每级3次;当水平位移达到56mm或水平力的下降值不小于峰值荷载的15%时, 停止试验。加载装置见图4, 加载制度见图5。

图4 加载装置

   图4 加载装置

    

图5 加载制度

   图5 加载制度

    

1.5 PSSW1试件破坏形态及裂缝分析

   力控制阶段:试件开裂之前, 顶部位移较小, 试件表面没有明显损坏, 大致处于弹性工作状态。随着荷载继续增大, 外包钢板开始出现细微滑动, 位移随之变大, 持续加载到120kN时, 滞回曲线斜率变小, 荷载达到160kN时, 根部的最大应变达到3 000×10-6, 说明钢板在受压端利用率偏高, 而受拉端利用率偏低。随之卸载, 对试件进行反向加载, 反向曲线和正向曲线比较对称, 卸载至第1次循环结束, 屈服位移为8.5mm, 此后由位移控制。

   当位移约为6倍屈服位移时, 试件根部略微抬起, 并伴有噼噼啪啪声, 裂缝宽度约为0.5mm, 当位移达到8倍屈服位移时, 根部抬起幅度较大, 敲击钢板有空鼓声音, 此时荷载已经下降到峰值荷载的84.7%, 达到试验要求;此时底部角钢已达到试验预期目的, 试件破坏前角钢保证不出现锚固破坏, 但为保证试验的安全, 停止试验。试件中下部的裂缝以水平裂缝为主, 试验结束后将底部角钢去掉, 发现正截面的根部裂缝没有贯通, 说明角钢可以很好地抑制底部裂缝贯通现象的发生。试件根部包裹的复合砂浆有几条横向裂缝 (主要是由根部受拉产生) 但没有严重破坏, 试验过程中, 边缘钢板的最大压应变为3 000×10-6, 由此可判断出试件根部角端填充的复合砂浆已经达到极限压应变, 但没有被压酥而失去承载力。PSSW1试件破坏形式为弯曲破坏, 墙体裂缝细密而多。图6为PSSW1试件破坏状态。

图6 PSSW1试件破坏状态

   图6 PSSW1试件破坏状态

    

2 试件加固前后试验数据分析

   通过对PSSW1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得到如下结论:PSSW1试件的破坏形式为弯曲破坏, 钢板和钢筋均达到受拉屈服, 而试件墙体裂缝变得密而多且以水平裂缝为主, 表明外包钢可以吸收较多的能量, 耗能较大。在加载后期, PSSW1试件残余变形较大, 极限刚度较小, 但保持了良好的抗侧能力, 较PSSW试件抗震性能明显增强。

2.1 水平荷载-位移曲线

2.1.1 滞回曲线

   PSSW试件和PSSW1试件滞回曲线如图7所示。对比可见, 试件加固前后的滞回曲线具有相似的形状, 都呈现出明显的梭形, 但PSSW1试件曲线形状较饱满, 包围的面积较大, 表示加固后试件有较好的耗能性能。PSSW1试件曲线在达到峰值荷载之后, 曲线下降趋势平缓, 体现出较好的延性。PSSW1试件屈服后, 开始利用位移控制加载, 此时裂缝持续发展, 试件的总体变形愈来愈大, 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大, 加载曲线的斜率反而减小, 试件刚度退化程度加大, 试件正反向加载产生的变形仍保持对称性, 试件卸载后仍有较大的残余变形, 表现出了较好的塑性, 可消耗更多的能量, 说明加固后试件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图7 滞回曲线

   图7 滞回曲线

    

2.1.2 骨架曲线   

   试件加固前后骨架曲线如图8所示, PSSW和PSSW1试件骨架曲线上各特征点对应值分别见表3。两条曲线均由上升段、峰值段、下降段3个部分组成, 表明试件加固前后都完整实现了弹性工作阶段、弹塑性工作阶段以及破坏阶段3个受力过程, 正反向的骨架曲线基本一致。由图可见:1) PSSW1试件在到达极限荷载之后曲线下降趋势较为平缓, 水平段延长, 表明PSSW1试件具有更好的弹塑性变形能力。2) 与PSSW试件相比, PSSW1试件承载力有了明显增高, 开裂荷载提高60%, 屈服荷载提高55%, 峰值荷载提高68%, 极限荷载提高68%, 表明本文加固方法对受损结构有显著效果。3) PSSW1试件的骨架曲线较PSSW试件骨架曲线涉及面更大, 且有完全覆盖PSSW试件的趋势, 不同位移的情况下, PSSW1试件承载力均大于PSSW试件, 表明本文加固方法增大了原试件的初始刚度, 即钢板在加载初始阶段就参与受力, 共同变形。

   

   骨架曲线特征点对应数值 表3

    


特征
加载
方向

水平力F/kN
水平位移Δ/mm 位移角θ

PSSW
PSSW1 PSSW PSSW1 PSSW PSSW1

开裂

+
69.425 114.6 2.552 5 1.96 8.7×10-4 1/1422

-
71.4 107.5 2.184 5 1.93 7.4×10-4 1/917

边缘构
件外侧
屈服

+
147 263.2 9.2 8.34 0.003 1 1/333

-
150 271.8 7.9 7.91 0.002 7 1/308

峰值荷
载点

+
238.4 348.5 36.444 6 35.72 0.012 4 1/79

-
246.8 358.6 35.736 3 37.72 0.012 1 1/76

极限荷
载点

+
206.8 295.3 52.313 5 68.14 0.017 7 1/43

-
207.45 304.8 51.934 67.85 0.017 6 1/44
 

   注:千斤顶外推为+, 内拉为-, 表5同。

    

图8 PSSW和PSSW1试件骨架曲线

   图8 PSSW和PSSW1试件骨架曲线

 

2.2 刚度退化

   表4为试件加固前后特征点刚度值。由表可知, PSSW1试件刚度在各个阶段比PSSW试件均有所提升, 表明外包钢综合加固法可以有效提高被加固试件的刚度。PSSW1试件在加载初期下降速度较小, 表明外包钢延缓了试件前期刚度的衰减;当试件达到峰值荷载后, 刚度缓缓下降, 则更加有利于结构吸收和释放能量。

   

  试件特征点刚度/ (kN/mm) 表4

    


试件编号
PSSW PSSW1 相对值

开裂刚度
29.73 31.79 6.9%

屈服刚度
17.37 28.34 63.1%

峰值刚度
6.72 6.99 4.0%

极限刚度
3.97 4.51 13.6%
 

   注:相对值= (PSSW1-PSSW) /PSSW×100%, 余同。

    

2.3 延性分析

2.3.1 试件延性分析

   通过位移延性系数来研究试件的延性性能。表5列出了试件加固前后的屈服位移、极限位移和位移延性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载后期, PSSW1试件的极限位移大于PSSW试件, 相差30.4%, 位移延性系数相差36.5%, 说明PSSW1试件在加载后期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 展现出良好延性。

 

   试件位移特征值及位移延性系数 表5

    


试件编号
加载方向 屈服位移
Δy/mm
极限位移
Δu/mm
位移延性
系数μ

PSSW

+
9.21 52.31 5.69

-
7.91 51.93 6.57

平均值
8.56 52.12 6.13

PSSW1

+
9.34 68.14 8.17

-
7.92 67.84 8.56

平均值
8.63 67.99 8.37

增长率
0.8% 30.4% 36.5%

   注:增长率= (PSSW1-PSSW) /PSSW×100%。

 
 

2.3.2 耗能性能

   耗能能力的强弱是分析结构抗震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由稳定的滞回环面积来决定构件的耗能能力, 面积越大, 构件的耗能能力越好。本文采用等效黏滞阻尼系数he及能量耗散系数E反映试件的耗能能力, 表达公式见式 (1) , (2) 。图9为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示意图。

   E=SADC+SDFASΔBCΟ+SΔFΟE (1) he=12πE (2)

   式中:SADC+SDFA为加载循环过程中, 试件吸收的不能恢复的变形能量;SΔBCO+SΔFOE为加载循环过程中总的变形能量。

图9 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示意图

   图9 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示意图

    

   表6为试件加固前后等效黏滞阻尼系数, 表7为试件加固前后耗能能力对照。图10, 11分别为试件加固前后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耗能值与位移关系。

    

   不同位移下试件等效黏滞阻尼系数 表6

    


试件编号
10mm 20mm 30mm 40mm 50mm

PSSW
0.052 0.087 0.121 0.138 0.168

PSSW1
0.056 0.091 0.130 0.144 0.174

平均值
0.054 0.089 0.126 0.141 0.171

    

   试件耗能能力 表7

    


试件
编号
耗能
/ (kN·m)
增长值 等效黏滞阻尼
系数he
增长值

PSSW
12.85 0.21
0.168
0.006

PSSW1
13.06
0.174

   注:增长值=PSSW1-PSSW。

   由图10可以看出:PSSW, PSSW1试件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与位移曲线吻合较好, PSSW1试件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大于PSSW试件, 同时两试件的he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加而增大。PSSW试件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基本在0.052~0.168范围内, PSSW1试件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范围基本处于0.056~0.174之间, 表明PSSW1试件有良好的耗能能力。从图11可看出:PSSW, PSSW1试件的耗能数值都随着位移的增加而增大, 且PSSW1试件耗能能力略强于PSSW试件的耗能能力。

 

图10 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与位移关系

   图10 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与位移关系

    

图11 试件耗能值与位移关系

   图11 试件耗能值与位移关系

    

2.4 强度退化分析

   在加载循环阶段, 荷载反复的次数影响试件的承载力。一般而言, 结构或者试件的承载力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而下降, 特别是当试件进入屈服阶段后, 试件受损加剧, 混凝土保护层随之缓慢脱落, 钢筋粘结效果随之减弱, 给试件承载力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本文选择承载力系数λ来描绘试件荷载值的退化, 表达式为式 (3) 。由承载力退化系数平均值所绘制的承载力退化曲线如图12所示。由图可见, 试件加固前后承载力降低系数都较大, 稳定在0.945~0.991之间, 下降幅度较小, 试件始终保持较高的承载能力。

 

图12 承载力退化曲线

   图12 承载力退化曲线

    

   λi=FjiFji-1 (3)

   式中:λi为第i次循环的承载力系数;Fji为位移延性系数为j时, 第i次循环的峰值点荷载;Fji-1为位移延性系数为j时, 第i-1次循环的峰值点荷载。

3 结论

   (1) PSSW试件和PSSW1试件均为弯曲破坏, PSSW1试件钢板与钢筋均达到受拉屈服, 裂缝密而多且以水平裂缝为主, 表明外包钢可以吸收较多的能量, 耗能较大, 且后期残余变形较大, 同时保持了良好的抗侧能力, 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2) 采用U型外包钢加固, 增强暗柱的功能, U型外包钢对根部混凝土的约束改善了混凝土的受压变形能力, 提升了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且在加载后期PSSW1试件的极限位移比PSSW试件增大了30.4%, 位移延性系数相差36.5%, 表明PSSW1试件较PSSW试件具有更好的延性。

   (3) 外包钢加固后的墙体承载力有明显增大, 其中开裂荷载提高60%, 屈服荷载提高55%, 峰值荷载提高68%, 极限荷载提高68%, 改善了原剪力墙的承载能力, 增强了墙体的抗震性能。

   (4) PSSW1试件在加载初期刚度下降速率相比PSSW试件较小, 且刚度在各个阶段均比PSSW试件有所增大, 其中屈服刚度提升63.1%, 极限刚度提升13.6%, 说明外包钢加固法可有效增加原试件的刚度, 还可延缓试件前期刚度的衰减。

      

参考文献[1] 闫维明, 王瑾, 张向东, 等.某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减震分析与设计[J].建筑结构, 2011, 41 (1) :59-62.
[2] 郑永峰, 陶化庆, 魏晓东, 等.内蒙古某办公楼抗震加固设计[J].建筑结构, 2012, 42 (S1) :574-577.
[3] 邱静, 赵秋红.加劲钢板剪力墙的研究及应用[J].建筑结构, 2015, 45 (16) :52-62.
[4] 吕鹏.加固受损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及加固方案优选[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8.
[5] 李晓蕾, 卢俊龙, 张超.RC短肢剪力墙性能参数分析及指标研究[J].建筑结构, 2016, 46 (15) :27-31.
[6] 梅许江, 苏明周, 石韵, 等.角钢加固剪力墙墙肢底部试验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 2012, 31 (5) :86-90.
[7] 许成祥, 杨炳, 赵斌, 等.外包钢加固震损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试验[J].广西大学学报, 2015, 40 (4) :821-830.
[8] 许成祥, 万冲, 潘航, 等.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外包钢加固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7, 43 (2) :42-47.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reinforced damaged assembled short-leg shear wall
Liu Xiang Xue Hongjie Lü Pe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aking the damaged assembled short-leg shear wall as the research object.After the reinforcement by the new outsourcing steel comprehensive metho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engthened specimens was studied by the low-cycle reciprocating load tes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specimen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pecimens after reinforcement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including the ultimate load increased by 68%, and the yield load increased by 55%. The stiffnes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cluding the yield stiffness increased by 63.1%, the ultimate displacement increased by 30.4%, which reflecting good ductility. The energy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pecimens after reinforcement is slightly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specimens. It is concluded that new comprehensive reinforcement method with wrapped ste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damaged assembled short-leg shear walls.
Keywords: assembled short-leg shear wall; damaged reinforcement; seismic resistance
742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