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叠合梁滞回性能研究

引用文献:

梁松 邵永健 郭敬超 薛祯钰. 型钢混凝土叠合梁滞回性能研究[J]. 建筑结构,2020,50(13):59-63,37.

LIANG Song SHAO Yongjian GUO Jingchao XUE Zhenyu. Study on the hysteresis behavior of prefabricated steel concrete beam[J]. Building Structure,2020,50(13):59-63,37.

作者:梁松 邵永健 郭敬超 薛祯钰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为了研究型钢混凝土叠合梁的滞回性能,以混凝土强度、剪跨比和腹板截面形式作为研究参数,共设计了5个U形腹板截面和1个矩形腹板截面试件,并对这6个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剪跨比对型钢混凝土叠合梁的滞回性能影响较大,剪跨比大的试件承载力虽然低于剪跨比小的试件,但其具有更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且在大位移加载时刚度退化情况较为平缓,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混凝土强度及腹板截面形式则对型钢混凝土叠合梁的滞回性能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叠合梁 滞回曲线 截面形式 剪跨比 延性 刚度退化 耗能能力
作者简介:梁松,硕士,Email:Szls921010@126.com。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287);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SKCX16_038)。

0 引言

   型钢混凝土叠合梁(Prefabricat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简称为PSRC梁)是先预制梁腹板部分,随后与混凝土楼板整浇梁上部翼缘部分的一种结构构件。它不仅秉承了传统型钢混凝土结构强度高、刚度大、抗震性能好 [1]的特点,同时又兼备了装配式结构 [2]设计灵活、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优势。

   目前,国内学者对PSRC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斜截面受剪性能和抗震性能展开了研究 [3,4,5],但是对其滞回性能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基于PSRC梁的拟静力试验结果,对其滞回性能展开分析,为此类结构构件的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1 试验概况

   6个试件的设计参数见表1,试件截面尺寸及配筋构造见图1。

   试件设计参数 表1


试件编号
混凝土
(现浇/预制)
剪跨比 试件长度/mm 破坏形态

U1
C40/C50 1 1 500 斜压破坏

U2
C40/C50 2 2 100 剪压破坏

U3
C40/C50 3 2 700 弯曲破坏

U4
C30/C50 3 2 700 剪压破坏

U5
C50/C50 3 2 700 弯曲破坏

J3
C40/C50 3 2 700 弯曲破坏

   注:“U,J”表示试件预制部分的截面类型分别为U形和矩形。

    

   试验装置由加载装置和采集装置两部分构成,加载装置包括竖向加载作动器、分配梁、线载梁、反力梁、传力螺杆、地锚锚杆以及支座墩构成;线载梁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600mm,反力梁中心线与线载梁中心线之间为剪跨段的距离,对应剪跨比λ=1,2,3的试件分别为300,600,900mm;采集装置包括采集系统、应变及位移采集系统,加载装置见图2。本次型钢混凝土叠合梁试验加载制度采用力-位移混合加载方式,加载制度示意见图3。

图1 试件截面尺寸及配筋构造

   图1 试件截面尺寸及配筋构造   

    

图2 加载装置图

   图2 加载装置图   

    

图3 加载制度示意图

   图3 加载制度示意图   

    

   试验主要测试内容包括:承载力,跨中挠度,钢筋、型钢和混凝土的应变,裂缝发展规律以及试件最终的破坏类型。试件的承载力由MTS电液伺服作动器直接读取,挠度及应变则采用DNH采集箱采集。

   在加载初期,6个试件均在跨中位置首先出现竖向裂缝。随着荷载增加,U1在剪弯段出现斜向裂缝,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剪弯段斜裂缝形成交叉状,不断形成新的斜压区,斜压区混凝土被分割成若干短柱,最终试件因斜压短柱混凝土压坏而发生破坏。随着荷载增加,U2与U4两个试件均在剪弯段出现斜向裂缝,随着荷载继续增加,剪弯段的斜裂缝中逐渐发展出一条临界裂缝,加载至后期,剪弯段混凝土被压溃,试件梁最终发生斜截面剪压破坏。随着荷载增加,U3,U5和J3试件腹板跨中处裂缝不断发展,剪弯段裂缝向跨中位置发展,跨中混凝土疏松,加载至后期,跨中混凝土逐渐剥落,钢筋外露,试件最终发生正截面受弯破坏。U1,U3和U4破坏图见图4。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滞回曲线

   图5给出了各试件的荷载-挠度滞回曲线,分析PSRC梁的滞回曲线可以得出:

图4 试件破坏形态

   图4 试件破坏形态   

    

图5 试件荷载-挠度滞回曲线

   图5 试件荷载-挠度滞回曲线   

    

   (1)试件在加载初期,滞回环包裹的面积较小,荷载随着挠度的增加能基本保持线性变化;随着加载的不断进行,滞回曲线逐渐偏向挠度轴,滞回环包裹的面积逐渐增大,试件的刚度开始退化;按位移加载时,在同一级位移加载的三个循环下,试件的刚度退化现象明显,试件的强度逐渐衰减,滞回环的面积也依次减小。

   (2)剪跨比λ=1的U1,滞回曲线整体呈现出“Z”形,进入位移加载后,滞回环包裹的面积比较小,试件的耗能能力较差,这大致符合试件发生斜压破坏的滞回曲线特征;剪跨比λ=3的4个试件大多数发生弯曲破坏,其滞回曲线呈现出较为饱满且对称的梭形,试件的耗能能力较好。

   (3)现浇层混凝土强度对试件的滞回曲线影响不大,对比U3和U5的滞回曲线可知,现浇层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仅能略微提高试件的承载力,但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试件的塑性变形能力降低;对比U3和U4的滞回曲线可知,当现浇层混凝土强度降低,U4发生反向破坏,其正向受拉腹板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腹板截面类型对试件的滞回曲线影响并不明显,J3的正向承载力大于U3,但J3在位移加载至±60mm时已经破坏,而U3加载至±80mm才达到破坏,这说明U3的变形能力更好。

2.2 骨架曲线

   试件骨架曲线的开裂点、屈服点、极限点、破坏点的荷载及位移特征点测试值见表2。但是由于PSRC梁骨架曲线上并没有明显的屈服点,本文采用通用屈服弯矩法 [6]对表中屈服荷载Py与屈服挠度Δy进行计算。图6给出了不同参数下各试件的骨架曲线。

   对比图6(a)可以看出,剪跨比不同的U1,U2和U3,随着剪跨比的增大,U2,U3的正向极限承载力相对于U1分别降低了43.83%和64.67%;U2,U3的正向极限挠度分别为U1的2.50倍及3.13倍。这说明虽然剪跨比大的试件承载力最大,但是其变形能力较差,不适用于抗震设计,剪跨比小的试件能够呈现出良好的变形能力,适用于一般的抗震设计。

图6 试件的骨架曲线

   图6 试件的骨架曲线   

    

   骨架曲线特征点测试值 表2


试件编号
加载方向 Pcr/kN Δcr/mm Py/kN Δy/mm Pu/kN Δu/mm Pm/kN Δm/mm

U1

正向
205.50 0.67 776.50 4.37 935.50 8.99 809.50 10.58

负向
-144.50 -0.46 -717.10 -4.10 -834.50 -7.40 -764.50 -9.10

U2

正向
80.50 0.45 350.92 4.79 525.50 31.10 525.50 31.10

负向
-69.50 -0.33 -387.17 -5.86 -554.50 -20.33 -494.50 -39.34

U3

正向
45.50 0.55 253.20 7.86 330.50 37.11 315.50 79.19

负向
-54.50 -0.66 -270.00 -8.77 -380.50 -62.11 -270.50 -72.61

U4

正向
45.50 0.63 273.80 8.05 347.50 26.86 330.50 68.28

负向
-34.50 -0.48 -299.01 -10.90 -354.50 -28.85 -279.50 -68.42

U5

正向
45.50 7.06 250.50 7.06 335.50 36.82 271.00 57.08

负向
-74.50 -7.71 -254.70 -7.71 -344.50 -41.66 -289.50 -59.95

J3

正向
45.50 0.48 293.31 8.50 385.50 42.33 330.50 53.35

负向
-34.50 -0.24 -201.32 -4.78 -324.50 -18.46 -294.50 -53.86

   注:Pcr为开裂荷载;Py为屈服荷载;Pu为极限荷载;Pm为破坏荷载;Δcr为开裂挠度;Δy为屈服挠度;Δu为极限挠度;Δm为破坏挠度。

    

   对比图6(b)可以看出,现浇层混凝土强度不同的U3,U4和U5,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U3的负向极限承载力相对于U5提高了9.46%,而U5的负向极限挠度相对于U3降低了49.09%,这说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对试件承载力影响很小,但是会降低试件的变形能力。

   对比图6(c)可以看出,腹板截面形式不同的J3和U3,J3的正向极限承载能力相较于U3提高了14.27%,负向极限承载力降低了17.26%,J3的正向极限挠度相对于U3提高了12.33%,负向挠度降低了237%,这说明U形腹板截面的PSRC梁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

2.3 延性

   采用位移延性系数分析PSRC梁的延性性能,位移延性系数μ的表达式为:

   μ=Δm/Δy(1)

   6个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如表3所示,随着试件剪跨比的增大,PSRC梁的位移延性系数增大;剪跨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现浇层混凝土强度增加,位移延性系数有所降低;通过不同腹板截面形式的对比发现,腹板截面形式为U形的PSRC梁正、负向位移延性系数较为接近,正、负向延性性能较为平均,腹板截面形式为U形的PSRC梁延性更好。

   位移延性系数 表3


试件编号

位移延性系数

正向
负向 均值

U1
2.42 2.22 2.32

U2
6.49 6.71 6.60

U3
10.08 8.28 9.18

U4
8.48 6.28 7.38

U5
8.08 7.78 7.93

J3
6.28 11.27 8.77

    

2.4 刚度退化

   为了方便确定每级循环下的加载刚度,一般采取PSRC梁的割线刚度Ki,即每级循环下峰值荷载与对应挠度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Κi=|±Ρmaxi||±Δmaxi|(2)

   式中:±Pmaxi为试件梁在第i级循环下的峰值荷载;±Δmaxi为试件梁在第i级循环下的峰值荷载对应的挠度。

图7 试件的刚度退化曲线

   图7 试件的刚度退化曲线   

    

   图7给出了不同参数下各试件的刚度退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各试件在加载初期刚度退化较为明显,但是试件反向刚度大于正向刚度,这是由于反向翼缘板及板上分布筋提供了一定的抗弯刚度;当加载至大位移时,刚度退化情况逐渐平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加载初期随着混凝土开裂,钢筋逐渐达到屈服,试件损伤积累明显,但是由于型钢的存在,试件的延性得以保证,且型钢为对称截面,从而使得构件正负向的刚度都保持较好。

   如图7(a)所示,剪跨比小的试件刚度大于剪跨比大的试件,但由于剪跨比小的试件最终发生斜压破坏,脆性显著,故其刚度退化情况更为明显。

   如图7(b)所示,现浇层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仅能略微提高试件的初始刚度,到了后期大变形阶段,对试件的刚度变化影响很小。

   如图7(c)所示,腹板截面形式的不同对刚度影响主要体现在初始刚度上,腹板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有效地增加了试件的正负向刚度,加载后期由于3个试件均发生弯曲破坏,刚度退化情况较为接近,这是由于后期混凝土逐渐退出工作后,型钢提供主要的抗弯刚度。

2.5 耗能分析

   通过试验所得荷载-挠度滞回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PSRC梁的耗能能力,采用能量耗散系数Ed和等效黏滞阻尼系数he作为判别试件耗能能力 [7]的指标,见式(3),(4)。

    

   式中:为滞回环包围的面积;SΔOBFSΔODE分别为正负向峰值承载力及对应位移包围的三角形面积,具体如图8所示。

图8 能量耗散系数Ed计算示意

   图8 能量耗散系数Ed计算示意   

    

   表4给出了6个试件在达到极限和破坏时的能量耗散系数Ed和等效黏滞阻尼系数he,由表中数据可知,PSRC梁破坏时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hem=0.19~0.38,而普通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发生弯曲破坏时,等效黏滞系数介于0.1~0.2 [8],这说明PSRC梁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

   试件耗能指标 表4


试件

能量耗散系数
等效黏滞阻尼系数

Eu
Em heu hem

U1
0.65 1.17 0.10 0.19

U2
0.55 1.63 0.09 0.26

U3
1.21 2.40 0.19 0.38

U4
1.38 1.98 0.22 0.31

U5
1.62 1.89 0.26 0.30

J3
1.59 1.90 0.25 0.30

   注:EuEm分别为试件达到极限和破坏时的能量耗散系数;heuhem分别为试件达到极限和破坏时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3 结论

   (1)剪跨比的大小对PSRC梁的滞回性能影响显著,剪跨比小的试件承载力大,但滞回曲线不够饱满,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差;剪跨比大的试件滞回曲线饱满,大位移作用下试件能保持较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抗震性能优越。

   (2)现浇层混凝土强度对PSRC梁的滞回性能影响不大,现浇层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能略微提高试件的承载力,但会降低试件的变形能力,现浇层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则会导致腹板混凝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3)U形腹板截面试件仅在正向承载力方面略小于矩形腹板截面试件,而其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俱佳,是比较理想的PSRC梁的腹板截面类型。

   (4)PSRC梁由于内置型钢,在混凝土退出工作后,大位移加载时刚度退化平缓,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

   (5)PSRC梁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显示出优异的耗能能力。

    

参考文献[1] 赵鸿铁.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3.
[2] 石帅,王海涛,王晓琪.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4,43(15):16-19,29.
[3] 杨勇,薛亦聪,于云龙,等.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7,38(9):46-53.
[4] 杨勇,于云龙,杨洋,等.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7,38(6):53-60.
[5] 李杰麟,邵永健,翁晓红,等.预制U型截面腹板PSRC梁抗震性能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7(5):57-62.
[6] 刘文锋,王金婷,唐剑维.抗震能力曲线弹塑性双折线模型的确定方法[J].建筑结构,2015,45(4):14-17,26.
[7] 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JGJ 101—9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8] 薛建阳,刘义,赵鸿铁,等.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30(4):69-77.
Study on the hysteresis behavior of prefabricated steel concrete beam
LIANG Song SHAO Yongjian GUO Jingchao XUE Zhenyu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hysteretic behavior of prefabricat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taking concrete strength, shear-span ratio and cross-section form of web as research parameters, a total of five U-shaped web section specimens and a rectangular web section specimen were designed. The results of test research on the six specimens show that the shear-span ratio has a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hysteretic behavior of prefabricat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Although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pecimens with large shear-span ratio is lower than that of specimens with small shear-span ratio, they have better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the stiffness degradation is more gentle under large displacement loading, so they have better seismic performance. While the effect of concrete strength and cross-section form of web on the hysteretic behavior of prefabricat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are not obviously.
Keywords: prefabricat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hysteretic curve; cross-section form; shear-span ratio; ductility; stiffness degradation;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607 2 2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