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可靠度研究

引用文献:

张望喜 李勃 邓曦 肖龙杰 刘精巾 韩江. RC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可靠度研究[J]. 建筑结构,2019,49(2):55-63.

Zhang Wangxi Li Bo Deng Xi Xiao Longjie Liu Jingjin Han Jiang. Reliability research on bearing capacity formula of RC shear and torsion members[J]. Building Structure,2019,49(2):55-63.

作者:张望喜 李勃 邓曦 肖龙杰 刘精巾 韩江
单位: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湖南大学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摘要:已有研究表明, 钢筋混凝土 (RC) 剪扭受力构件中, 剪扭承载力存在相关性。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 10—89, GB 50010—2002和GB 50010—2010) 基本沿用了相同的剪扭相关模型, 即简化的三折线模型, 这可能导致承载力局部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1/4圆弧曲线、直线、改进的三折线剪扭相关模型及对应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被相继提出。在分析控制可靠指标β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规范及各修正公式对应的抗剪可靠指标和抗扭可靠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取决于各公式相关模型对应的抗扭和抗剪承载降低系数。从配箍量、最低可靠指标和可靠指标的平衡性等角度, 对规范及各修正公式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比较。
关键词:RC剪扭构件 相关性 修正公式 可靠指标 平衡性
作者简介:张望喜, 博士, 副教授, Email:wxizhang2000@hnu.edu.cn。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8228,51338004);国家重点专项(2016YFC0701400)。

0前言

   从20世纪中叶一直延续至今, 复杂受力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承载性能的研究从未停止, 也获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廉晓飞等[1,2]对14根无腹筋和有腹筋钢筋混凝土矩形梁进行剪扭试验, 表明无腹筋和有腹筋梁剪扭承载力均较好地符合1/4圆弧相关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扭专题组[3]研究表明, 剪扭共同作用时, 强度可按1/4圆弧相关曲线处理。康谷贻等[4]对弯剪扭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相关关系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丁大钧[5]按照1/4圆弧曲线不作任何简化提出一种修正公式, 并指出公式在计算时没有增加多少工作量且上下限自动满足。秦卫红等[6]和赵嘉康等[7]基于空间桁架理论, 建立了压-弯-剪-扭构件强度相关公式。黄靓等[8]将1/4圆弧相关关系简化为直线模型, 并通过计算指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GB 50010—2010) [9,10]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承载力时采用三折线模型, 使混凝土部分提供的承载力被放大, 导致设计偏于危险, 并在直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两种修正公式。张望喜等[11]基于弯扭相关性, 探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10] (简称混规) 中隐含的弯扭相关曲线, 提出钢筋混凝土弯扭构件承载能力简化验算方法, 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 并基于可靠度的分析提出了RC构件剪扭承载力计算的新的修正公式[12]

   剪扭相关性的存在和承载力相关模型及修正公式的提出, 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剪扭构件承载力可靠度满足《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的目标要求。混规公式及各修正公式均是引入考虑剪扭相关性的承载力降低系数, 抗扭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分别有完整的计算公式和对应的可靠度, 扭剪构件最终的可靠度取决于抗扭可靠度和抗剪可靠度两项中的较小者。理想的情况是抗扭可靠度和抗剪可靠度两项基本接近,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可实现经济性的目标;任何一项可靠度偏高对结构安全是无意义的, 只会增加建造成本。关于剪扭构件剪扭承载力计算公式可靠度的变化规律平衡性研究, 对相关公式的理解与应用有重要意义, 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1 考虑剪扭相关性的承载力公式

   我国混规使用简化的三折线模型, 丁大钧[5]使用不作任何修正的1/4圆弧曲线, 黄靓等[8]使用直线模型代替混规三折线模型, 张望喜等[12]采用圆弧曲线 (方法一) 和改进的三折线 (方法二) 模型, 来考虑有腹筋构件混凝土部分提供的抗剪承载力Vc/Vc0和抗扭承载力Tc/Tc0的相关性, 见图1。其中Vc和Tc分别表示有腹筋构件混凝土部分提供的抗剪和抗扭承载力, Vc0和Tc0分别表示纯剪构件抗剪承载力公式中的混凝土项和纯扭构件抗扭承载力公式中的混凝土项。

图1 剪扭相关曲线汇总

   图1 剪扭相关曲线汇总

    

   采用三折线模型, 混规规定的一般剪扭构件承载力公式为:

    

   式中:V, T分别为剪力、扭矩设计值;ft为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Asv为抗剪所需的箍筋截面面积;Ast1为抗扭所需沿截面周边配置的箍筋单肢截面面积;Wt为截面抗扭塑性抵抗矩;b, h0分别为截面宽度和有效高度;s为箍筋间距;βt为一般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 按式 (3) 计算, 当βt小于0.5时, 取0.5;当βt大于1.0时, 取1.0;ζ为受扭的纵向普通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 用式 (4) 计算, ζ值不应小于0.6, 当ζ大于1.7时, 取1.7。

    

   式中:Ast l为对称布置受扭用的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fy为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μcor为截面核心部分的周长。

   采用1/4圆弧模型, 丁大钧[5]建议的一般剪扭构件计算公式, 抗扭承载力公式同式 (2) , 抗剪承载力公式及βt如下:

    

   采用直线模型, 黄靓等[8]建议的一般剪扭构件计算公式同丁大钧[5]公式, 即式 (2) 和式 (5) , 但βt如下:

    

   采用1/4圆弧模型, 张望喜等[12]建议的一般剪扭构件承载力的修正方法一, 抗扭承载力公式同式 (2) , 抗剪承载力公式及βt如下:

    

   采用改进的三折线模型, 张望喜等[12]建议的一般剪扭构件计算的修正方法二, 抗扭承载力公式同式 (2) , 抗剪承载力公式及βt如下:

    

   因Tc/Tc0即为βt, 根据图1, 有0.3≤βt≤1.0;当βt小于0.3时, 取0.3;当βt大于1.0时, 取1.0。

   对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剪扭构件, 承载力计算公式需考虑剪跨比的影响, 对应的基本公式及βt需进行相应调整, 对应的分析与讨论可以类似展开, 本文不作赘述。

2 承载力公式可靠度协调性分析

2.1 统计参数的选取

   参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J68—84, GB 50068—2001) , 以及《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 (SDJ 20—78) , 分别取3种最常见的荷载效应组合进行可靠度分析:1) 办公室, SG+SL;2) 住宅, SG+SL;3) SG+SW。其中SG, SL和SW分别为恒载、活载和风荷载引起的效应。利用《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J 68—84) 附录统计参数及分布特征对应的随机函数建立功能函数, 并采用JC法计算可靠度。荷载统计参数和分布特征取值见表1, 材料性能统计参数取值见表2, 几何特征统计参数取值见表3。

   表1 荷载统计参数及分布特征[13]

表1 荷载统计参数及分布特征[13]

   表2 材料性能统计参数

表2 材料性能统计参数

   表3 几何特征统计参数

表3 几何特征统计参数

   注:Asv1为抗剪所需的箍筋单肢截面面积。

2.2 计算模式的不定性参数

   结构计算模式的不定性, 主要是指抗力计算所采用的基本假设和计算公式不精确等引起的变异性。一般通过与精确模式的计算结果, 或与试验结果比较来确定。为确定构件的计算模式的不定性参数Ω, 根据设计值、平均值与变异系数的关系, 首先将混规公式和各文献中的公式由设计值表达的公式转化为由平均值表达的公式。式 (1) , (2) , (5) , (8) , (10) 对应的由平均值表达的公式依次为式 (12) ~ (16) , 式中下标m表示各参数的平均值。

    

   式中:n为箍筋肢数;sv和st分别为抗剪和抗扭箍筋间距。

   使用文献[2]所做的11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有腹筋梁的剪扭试验结果 (表4) , 与各公式计算出的承载力平均值作对比, 来确定计算模式的不定性。

   表4 试件实测参数[2]

表4 试件实测参数[2]

   注:ft*为混凝土抗拉强度实测值;f*yv为箍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A*sv为构件中配置的受扭和受剪的箍筋截面面积叠加之和;V*, T*分别为剪力、扭矩实测值。

   基于混规建议受扭构件简单实用配筋法指导思想, 配筋按简单叠加法确定。试验参数中给出的是总的箍筋量, 而在采用各公式计算承载力平均值时需要采用抗剪箍筋量Asv1/sv和抗扭箍筋量Ast1/st, 故按下式进行拆分:

    

   其中系数A1, B1, A2, B2根据式 (19) , (20) 与各文献提出的承载力平均值计算公式 (式 (12) ~ (16) ) 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

    

   由此可以计算出各公式对应的平均值, 不同公式的参数A1, A2, B1, B2及βt表达式不同, 详见各平均值计算公式, 由于公式较多, 未将计算结果全部列出。试件受剪承载力实测值与各公式计算出的受剪承载力平均值之比见表5。

   表5 受剪承载力试验值与各公式计算平均值之比

表5 受剪承载力试验值与各公式计算平均值之比

2.3 可靠度计算方法

   对各公式可靠度进行分析是使用一次二阶矩的验算点法, 通过MATLAB编程计算。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以基本随机变量表示的构件抗剪功能函数ZV和抗扭功能函数ZT分别为:

    

   式中SG, SQ分别表示恒载效应设计值和活载效应设计值。对于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 以混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为例:

    

   式中:SGK和SQK分别为恒载效应标准与活载效应标准值;下标d表示设计值。

   令荷载效应比ρ=SQK/SGK, 可得:

    

   式中γG和γQ分别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当荷载效应比ρ<0.357时, γG=1.35, γQ=0.98, 当ρ≥0.357时, γG=1.2, γQ=1.4。

   永久荷载的平均值μSG与标准差σSG, 及可变荷载的平均值μSQ与标准差σSQ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κSG和κSQ分别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平均值的统计参数, 取值见《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J 68—84) ;δSG和δSQ分别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变异系数, 按表1取用。

   此时, 功能函数式 (21) 和式 (22) 的各基本变量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均已求得。近似认为抗力服从对数正态分布[14], 使用验算点法可求出3种荷载组合下剪扭构件在不同荷载效应比时, 受剪承载力及受扭承载力各自的可靠指标。

2.4 可靠度计算结果

2.4.1 荷载组合及荷载效应比的影响

   表6列出了截面尺寸为250×600, T/Vb=0.25 (T=12.5kN·m, V=200kN)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箍筋强度等级为HRB335时, 各公式受剪可靠指标βV和受扭可靠指标βT随荷载组合及荷载效应比ρ的变化情况。

   在剪扭构件中, 如果βV大于βT, 则构件的可靠指标由βV控制;如果βV小于βT, 则构件的可靠指标由βT控制。表6算例中, 混规公式、文献[5]公式、文献[12]方法一公式和方法二公式的可靠指标由βV控制;文献[8]公式可靠指标由βT控制。

   表7列出了截面尺寸为250×600, T/Vb=0.75 (T=20.6kN·m, V=110kN)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箍筋强度等级为HRB335时, 各公式βV和βT随荷载组合及荷载效应比ρ的变化情况。

   表7算例中, 混规公式、文献[8]公式的可靠指标由βT控制;文献[5]公式、文献[12]方法一公式和方法二公式的可靠指标由βV控制。

   比较表6和表7算例结果可以看出, 扭剪比为0.25及0.75时, 各公式的可靠指标βV及βT在荷载组合为SG+SL办情况下最大, 在荷载组合为SG+SL住情况下减小, 在荷载组合为SG+SW情况下最小。在荷载效应比ρ≤0.5时, 随着ρ的增大, 各公式βV及βT不变或者有稍许增加;在荷载效应比ρ>0.5时, 随着ρ的增大, 各公式βV及βT逐渐减小。各公式可靠指标βV及βT都与荷载组合为SG+SL住、荷载效应比为ρ=1.0时的可靠指标很接近, 因此为了减少计算工作量, 后面对各公式进行可靠度分析时, βV及βT近似取荷载组合SG+SL住、荷载效应比为ρ=1.0时的可靠指标值。

   表6可靠指标随荷载组合及荷载效应比ρ的变化 (T/Vb=0.25)

表6可靠指标随荷载组合及荷载效应比ρ的变化 (T/Vb=0.25)

2.4.2 材料强度等级的影响

   起控制作用的可靠指标为受剪和受扭可靠指标中的较小者, 称为控制可靠指标β。图2绘出了截面尺寸为250×600, T/Vb=0.25 (T=12.5kN·m, V=200kN) 时, 各公式控制可靠指标β随混凝土和箍筋强度等级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箍筋强度等级为HRB335和HRB400时, 混规公式基本能满足目标可靠指标[β]=3.7;其余4种修正公式β介于3.7~4.07之间, 均高于[β]=3.7, 公式偏于安全。

   图3绘出了截面尺寸为250×600, T/Vb=0.75 (T=20.6kN·m, V=110kN) 时, 各公式控制可靠指标β随混凝土和箍筋强度等级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箍筋强度等级为HRB335和HRB400时, 5种公式β介于3.24~4.01之间, 均大于[β]=3.2, 公式偏于安全。

   表7可靠指标随荷载组合及荷载效应比ρ的变化 (T/Vb=0.75)表7可靠指标随荷载组合及荷载效应比ρ的变化 (T/Vb=0.75)

图2 控制可靠指标随混凝土和箍筋强度等级的变化 (T/Vb=0.25)

   图2 控制可靠指标随混凝土和箍筋强度等级的变化 (T/Vb=0.25)

    

2.4.3 配箍率的影响

   图4给出了截面尺寸为250×600, T/Vb=0.25, 0.75、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箍筋强度等级为HRB335的情况下, 控制可靠指标β随构件配箍率ρsv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与T/Vb=0.25时一样, T/Vb=0.75时配箍率对控制可靠指标影响较为明显, 各公式βV, βT及控制可靠指标β随构件配箍率ρsv的增大而降低。

图3 控制可靠指标随混凝土和箍筋强度等级的变化 (T/Vb=0.75)

   图3 控制可靠指标随混凝土和箍筋强度等级的变化 (T/Vb=0.75)

    

图4 控制可靠指标随配箍率的变化

   图4 控制可靠指标随配箍率的变化

    

2.4.4 截面尺寸的影响

   图5给出了T/Vb=0.25, 0.75、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箍筋强度等级为HRB335、配箍率为0.5%情况下, 各公式控制可靠指标随构件截面尺寸b×h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构件截面尺寸的变化对各公式的控制可靠指标β的影响很小, 随着构件截面尺寸的增大, 可靠指标基本保持不变。

图5 控制可靠指标随截面尺寸的变化

   图5 控制可靠指标随截面尺寸的变化

    

2.4.5 承载力上限值的影响

   为了避免出现斜压破坏, 混规规定在剪扭共同作用下荷载的上限值应符合下列条件:

   当hw/b≤4时,

    

   当hw/b≥6时,

    

   式中:hw为截面的腹板高度, 对矩形截面, 取有效高度h0c为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常见的矩形截面构件满足hw/b≤4, 记扭剪比T/Vb=p, 将Wt=b2 (3h-b) /6代入式 (26) , 化简得剪力上限值Vmax和扭矩上限值Tmax为:

    

   可见, 当构件截面尺寸、扭剪比及混凝土强度等级一定时, 剪力上限值Vmax和扭矩上限值Tmax为定值, 且Vmax和Tmax一一对应;当构件截面尺寸一定时, Vmax和Tmax与fc成正比, 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 则对应的Vmax和Tmax越大。图6给出了截面尺寸为250×600, 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C20, C30, C40的剪力上限值随扭剪比 (Vmax-T/Vb) 变化曲线, 及扭矩上限值随扭剪比 (Tmax-T/Vb) 变化曲线。

图6 剪力上限值和扭矩上限值随扭剪比的变化

   图6 剪力上限值和扭矩上限值随扭剪比的变化

    

   若混凝土强度等级取C40, 扭剪比为0.25时, Vmax=398.53kN, Tmax=24.91kN·m;扭剪比为0.75时, Vmax=220.46kN, Tmax41.34kN·m。图7给出了扭剪比分别为0.25, 0.75、梁截面尺寸为250×6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箍筋强度等级为HRB335及HRB400、荷载设计值 (V, T) 分别占荷载上限值 (Vmax, Tmax) 的50%, 75%, 100%时, 各公式的控制可靠指标β。

   可见, 混规公式控制可靠指标β在V/Vmax=50%时满足[β]=3.7, 但在V/Vmax=75%, 100%时并不能满足[β]=3.7。文献[5]公式在V/Vmax=100%、箍筋强度等级为HRB400时, 控制可靠指标稍低于设计可靠指标[β]=3.7, 其他情况下控制可靠指标均满足要求, 且有较多富余。文献[8]公式和文献[12]方法一公式、方法二公式的控制可靠指标值较为接近, 基本能满足[β]=3.7。

图7 控制可靠指标随剪力相对大小V/Vmax的变化

   图7 控制可靠指标随剪力相对大小V/Vmax的变化

    

   同理, 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甚至更高的情况下, 其荷载的上限值也更高, 相应的剪扭控制可靠指标将会更低于目标可靠指标。故可知在采用高强混凝土和高荷载水平下, 对混规公式的修正更有意义。

2.5 公式可靠度平衡性

   可靠度的平衡性是指剪扭构件抗剪可靠度和抗扭可靠度的接近程度, 剪扭可靠度平衡性好意味着控制可靠度与抗扭可靠度和抗剪可靠度接近, 在保证结构安全的情况下, 此时更经济。

2.5.1 各公式可靠度随T/Vb的变化

   图8给出了构件截面尺寸为250×6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箍筋强度等级为HRB335、配箍率为0.5%时, 各公式受剪可靠指标βV和受扭可靠指标βT随扭剪比T/Vb的变化情况。可见, 当扭剪比大于0.5后, 混规公式可靠度的平衡性越来越差。随着扭剪比的增大, 文献[5]公式的βV逐渐减小, 而βT有小幅减小的趋势, 公式的βV和βT随扭剪比的变化出现不平衡性。随着扭剪比的增大, 文献[8]公式和文献[12]方法一公式的βV和βT有减小的趋势, 公式的βV和βT值很接近, 未出现不平衡性。随着扭剪比的增大, 文献[12]方法二公式的βT呈小幅减小的趋势, 而βbV先有小幅减小, 再逐渐增大 (扭剪比大于0.75时) 。故当扭剪比大于0.75时, 文献[12]方法二公式的βV和βT出现不平衡性。

2.5.2 平衡性成因分析

   出现各公式剪扭可靠指标平衡性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公式所使用的剪扭相关性模型 (图1) 中混凝土项承载力折减系数有所不同。各公式的混凝土项受扭承载力折减系数βt中均包含了项, 以混规公式为例, 令, 则有:

图8 各公式可靠指标随T/Vb的变化

   图8 各公式可靠指标随T/Vb的变化

    

    

   其中βt大于1时取1;小于0.5时取0.5。因此βt可写成关于x的分段函数:

    

   令混凝土项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βv=1.5-βt, 得:

    

   至此, 各剪扭公式可统一写为:

    

   式中各公式的混凝土项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βv和混凝土项受扭承载力折减系数βt按表8计算。

   将各公式的βv-x曲线及βt-x曲线作对比, 来探究剪扭可靠指标平衡性原因。图9绘出混规公式、文献[8]及文献[12]方法一的βv-x曲线及βt-x曲线。可以看出:混规的βv-x及βt-x曲线始终位于文献[12]方法一 (1/4圆弧模型) 的上方, 高估了混凝土部分的受剪和受扭承载力, 配箍量过少导致混规计算模式不定性参数平均值较小, 因此计算的剪扭可靠指标偏低。当x<0.5时, 混规规定βv=0.5, βt=1.0, 偏离文献[12]方法一βv, βt值较远, 随着x减小, βv值偏离越多;当0.5≤x≤2.0时, 混规与文献[12]方法一βv, βt值较为接近, 随着x增大, βv值偏离越多;当x>2时, 混规规定βv=1.0, βt=0.5, 偏离文献[12]方法一βv, βt值较远, 随着x增大, βt值偏离越多。文献[8]的βv-x曲线及βt-x曲线始终位于文献[12]方法一的下方, 偏保守地估计了混凝土部分的受剪和受扭承载力, 导致配筋率增大, 计算模式不定性参数平均值较大, 因此剪扭可靠指标偏高。在x值一定时, 文献[8]βv与文献[12]方法一βv之比等于文献[8]βt与文献[12]方法一βt之比, 即文献[8]的βv, βt与文献[12]方法一的βv, βt保持了一定的比例关系, 延续了文献[12]方法一的剪扭配箍量分配关系, 剪扭可靠指标平衡性良好。

   表8 各公式混凝土项受剪及受扭承载力折减系数

表8 各公式混凝土项受剪及受扭承载力折减系数
图9 混规、文献[8]及文献[12]方法一的βv-x及βt-x曲线

   图9 混规、文献[8]及文献[12]方法一的βv-x及βt-x曲线

    

   图10绘出了文献[5]及文献[12]方法一、二的βv-x曲线及βt-x曲线。文献[5]的βv-x曲线位于文献[12]方法一的βv-x曲线的下方, 文献[5]的βt-x曲线与文献[12]方法一的βt-x曲线完全一致 (故在图10 (b) 中用一条曲线表示) , 偏于保守地估计了混凝土部分的受剪承载力, 导致配筋率增大, 计算模式不定性参数平均值较大, 剪扭可靠指标偏高。文献[12]方法二也采用了类似于混规的三折线公式:在区间0.3≤x≤3.33内, 其βv-x曲线及βt-x曲线与文献[12]方法一非常接近;当x<0.3时, 文献[12]方法二βv=0.3, βt=1.0, 偏离文献[12]方法一βv, βt值较远, 随着x减小, βv值偏离越多;当x>3.33时, 文献[12]方法二βv=1.0, βt=0.3, 偏离文献[12]方法一βv, βt值较远, 随着x增大, βt值偏离越多。文献[12]方法二在区间0.3≤x≤3.33内能与文献[12]方法一 (即1/4圆弧相关关系) 很好地吻合, 在该区间能保证剪扭可靠指标的平衡性;而混规在区间0.5≤x≤2.0与文献[12]方法一较为接近, 在该区间也不能保证剪扭可靠指标相平衡。我国采用混规三折线公式计算剪扭构件承载力已有数年, 工程界对于混规剪扭公式较为熟悉, 而文献[12]方法二对混规三折线模型进行了适当的修正, 形式上与混规公式极为相似且较为安全可靠。

图1 0 文献[5]及文献[12]方法一、二的βv-x及βt-x曲线

   图1 0 文献[5]及文献[12]方法一、二的βv-x及βt-x曲线

    

2.6 公式的修正效果

   按类似算例, 计算截面尺寸250×600、箍筋HRB335双肢箍、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剪力设计值V=200kN的情况下, 混规、文献[5]、文献[8]及文献[12]方法一、二的控制可靠指标β随配箍率的变化情况, 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 各公式控制可靠指标随着扭剪比的增大逐渐减小, 其中文献[8]公式控制可靠指标最高, 约比混规高出0.3;文献[12]方法一公式的控制可靠指标与文献[8]公式接近;文献[12]方法二公式的控制可靠指标约高出混规0.15;文献[5]公式剪扭可靠指标不平衡性较为严重, 导致其控制可靠指标较低, 扭剪比在0.35~0.65之间时, 其控制可靠指标与混规公式较为接近, 修正效果较差。

   图12绘出截面尺寸250×600、箍筋HRB335双肢箍、剪力设计值V=200kN、扭矩设计值T=20kN·m的情况下, 混规、文献[5]、文献[8]及文献[12]方法一、二的控制可靠指标β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各公式控制可靠指标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

图1 1 各公式控制可靠指标随扭剪比的变化 (V=200kN,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图1 1 各公式控制可靠指标随扭剪比的变化 (V=200kN,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图1 2 各公式控制可靠指标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变化

   图1 2 各公式控制可靠指标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变化

    

3 结论

   (1) 在剪扭构件中, 采用不同参数情况下的算例表明, 混规公式、文献[5]公式、文献[12]方法一公式和方法二公式的可靠指标由抗剪可靠指标或抗扭可靠指标控制。

   (2) 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配箍率、截面尺寸、承载力上限值、扭剪比等对剪扭承载力控制可靠指标均存在不同影响。

   (3) 混规及各修正公式对应的抗剪可靠指标和抗扭可靠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 表明抗扭可靠度和抗剪可靠度之间存在差异, 不平衡程度取决于各公式相关模型对应的抗扭和抗剪承载降低系数。

   (4) 算例表明, 文献[5]公式计算配箍量约为混规公式的1.4倍, 但并未有效地提高控制可靠指标, 修正效果较差;文献[8]公式计算配箍量约为混规公式的1.3倍, 将控制可靠指标提高0.3, 较为安全但经济性不足;文献[12]方法一公式的计算配箍量约为混规公式的1.1倍, 提高控制可靠指标约0.3, 修正效果最好且最为经济;文献[12]方法二公式的计算配箍量约为混规公式的1.1倍, 提高控制可靠指标约0.15, 修正效果较好且比较经济。

    

参考文献[1]廉晓飞, 王振东, 王仲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无腹筋梁剪扭工作性能的试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85 (1) :17-22.
[2]廉晓飞, 王振东, 王仲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有腹筋梁剪扭工作性能的试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85 (1) :23-30.
[3]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扭专题组.弯、剪、扭共同作用下钢筋砼构件的强度[J].建筑结构学报, 1989, 10 (5) :2-11.
[4]康谷贻, 王士琴.弯剪扭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强度[J].天津大学学报, 1986 (1) :11-23.
[5]丁大钧.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 10—89) 的浅见[J].工业建筑, 1992 (6) :2-7.
[6]秦卫红, 卫云亭, 张连德.钢筋混凝土压、弯、剪、扭构件抗扭性能的研究[J].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1993, 25 (4) :367-374.
[7]赵嘉康, 张连德, 卫云亭.钢筋混凝土压弯剪扭构件的抗扭强度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1993, 26 (1) :20-30.
[8]黄靓, 陈胜云, 李建伟, 等.对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修正[J].土木工程学报, 2010, 43 (4) :46-52.
[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11]张望喜, 易伟建.钢筋混凝土弯扭构件承载力验算方法与安全性[J].建筑结构, 2013, 43 (23) :81-86.
[12]张望喜, 韩江.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42 (7) :48-55.
[13]龚云平.通用设计表达式中荷载与抗力分项系数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14]贡金鑫.工程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15]易伟建.混凝土结构试验与理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16]黄靓, 鲁懿虬, 徐紫鹏.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承载力可靠度分析[J].工程力学, 2012, 29 (4) :185-191.
Reliability research on bearing capacity formula of RC shear and torsion members
Zhang Wangxi Li Bo Deng Xi Xiao Longjie Liu Jingjin Han Jiang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Hunan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ial Key Lab on Diagnosis for Engineering Structures, Hun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exists correlation between shear capacity and torsion capacity in the RC shear and torsion members.In China,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BJ 10—89, GB 50010—2002 and GB50010—2010) , always carry out the same shear and torsion correlation model, that is simplified trilinear model.This model may cause the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results to unsafe state sometimes.The models based on the 1/4 circular arcs, straight line and modified trilinear, as well the corresponding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bearing capacity were put forward one after anoth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trol reliability indexβ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the unbalance of shear and torsion reliability index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ormulas was pointed out.This unbalance depends on the reducing coefficient of shear and torsion bearing capacity that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formula for different model.From the point of strip steel, minimum reliability index and the balance of reliability index, the code and modified formula were analyzed fully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Keywords: RC shear torsion member; correlation; modified formula; reliability index; balance
1065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