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结构设计

引用文献:

罗桂发 李宏胜 李霆 罗艳琼 李和平 池碧波 吴柄江. 黄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结构设计[J]. 建筑结构,2020,50(8):113-119.

LUO Guifa LI Hongsheng LI Ting LUO Yanqiong LI Heping CHI Bibo WU Bingjiang. Structural design on the stadium of Huangshi Olympic Sports Center[J]. Building Structure,2020,50(8):113-119.

作者:罗桂发 李宏胜 李霆 罗艳琼 李和平 池碧波 吴柄江
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介绍了黄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的结构选型与布置、分缝方案比选、复杂节点设计。下部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传递钢罩棚支座的水平反力,分缝方案可以显著释放下部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动力特性也较好,是下部结构的理想方案。钢罩棚采用折形平面交叉钢桁架+树状钢支撑结构体系,采用不分缝方案,除了钢罩棚构件温度应力小幅增加外,抗震性能、对下部混凝土结构的影响都明显优于分缝方案,是钢罩棚的理想方案。
关键词:体育场 空间桁架 平面交叉桁架 树状支撑 铸钢节点 结构选型
作者简介:罗桂发,博士,高级工程师,Email:154647151@qq.com。
基金:

1 工程概况

   黄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图1)位于黄石市大冶湖核心区东区,为2018年湖北省省运会开幕式举办地和比赛场馆之一。体育场建筑面积约43 000m2,总座位数约3.2万座,中型、乙级体育场。体育场建筑平面呈圆形,直径266.3m,檐口高度36.000m,屋面最大高度51.498m,最大悬挑跨度约37m。本工程无地下室,东、西看台区均为3层,层高分别为6.0,4.45,4.75m,斜看台为2层,高度分别为6,6.71~18.910m;南、北看台区均为1层,层高为6m,斜看台为1层,高度为6m。

图1 黄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的实景图

   图1 黄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的实景图   

    

   本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重点设防类)。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本工程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即按7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1]

2 下部混凝土结构设计

   本工程主体结构分为两部分,即下部功能用房及看台部分和钢罩棚部分,下部功能用房及看台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罩棚部分采用折形平面交叉钢桁架+树状钢支撑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经过公司技术委员会专家论证。设计时,取两部分单独分析结果和整体拼装分析结果的包络值进行设计 [2],阻尼比按结构材料类别分别取值 [3],混凝土结构部分为0.05,钢结构部分为0.02。

2.1 下部混凝土结构设缝分析比较

   体育场下部混凝土结构平面投影近似呈圆形,直径为255.8m,外侧周长为803.2m。中间区域为标准球场和赛道,开椭圆形洞,长轴长度为196.3m,短轴长度为136.2m。体育场平面尺寸大,且各看台区楼层层数相差较大,选择合理的结构设缝方案,不仅有利于减小温度作用对结构产生的复杂内力,也有利于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节省结构材料用量。首先通过设置永久缝(伸缩缝兼防震缝),把体育场周边的平台、通道、室外楼梯分割开来,保证体育场的独立性和规则性。其次对体育场进行多种设缝方案的比选,对其中的两种方案(图2)进行计算比较。1)方案一,在体育场一楼的通往内场的四个主出入口处设置4条永久缝,将体育场分为4个结构单元,见图2(a);2)方案二,体育场不设置永久缝,整体体育场下部混凝土结构为1个结构单元,见图2(b)。

图2 体育场下部混凝土结构设缝方案示意图

   图2 体育场下部混凝土结构设缝方案示意图   

    

图3 降温工况下2层楼面板温度主拉应力图/MPa

   图3 降温工况下2层楼面板温度主拉应力图/MPa   

    

   体育场南、北看台区为1层,东、西看台区为3层,故设缝方案对2层楼面(即南、北看台区1层屋面)以下区域影响较大,对2层楼面以上区域的影响很小。从温度作用效应和结构动力特性这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两种不同设缝方案中2层楼面板的结构性能,混凝土结构施加的温度作用为升温+16.6℃,降温-14.4℃ [4,5,6],具体结果见表1和图3。

   从温度应力角度来看:1)方案一的最大温度主拉应力为方案二的23%~33%,方案一的大部分区域温度主拉应力为方案二的24%~50%,方案一能大幅度降低温度作用效应;2)方案一的最大温度主拉应力区域为东、西、南、北看台区4个独立结构单元的中间区域靠近内场一侧,方案二的最大温度主拉应力区域为通往内场的四个主出入口处,该处为体育场内侧曲线曲率变化过渡区域,且存在4个缺口,容易导致应力集中;3)楼板最大温度主拉应力均发生在洞口或巨柱附近,属于集中应力,方案一的集中应力与一般区域应力比值为1.6~5.25,方案二为1.7~4.8。

   两种设缝方案的结构性能对比 表1


方案
区域

方案一
方案二

东看
台区
西看
台区
南看
台区
北看
台区
东看
台区
西看
台区
南看
台区
北看
台区

a
1.3 1.2 2.1 1.6 5.6 6.3 5.2 6.3

b
0.5~0.8 0.5~0.8 0.4~0.7 0.4~0.7 1.1~1.6 1.3~1.8 2.1~3.0 2.1~3.0

c
0.5~1.5 0.5~1.5 0.5~1.2 0.5~1.2 1.1~3.0 1.4~3.0 2.1~4.0 2.1~4.0

d
1.19 1.24 1.22 1.23 1.14      

   注:a表示“2层楼面板最大温度主拉应力,MPa”;b表示“2层楼面板大部分区域温度主拉应力,MPa”;c表示“2层大部分环形梁的温度主拉应力,MPa”;d表示“二层最大楼层位移比”。

    

   从动力特性来看,方案一中4个独立结构单元的平面均较规则,2层楼层位移比为1.19~1.24,均满足规范要求;方案二不设缝,结构单元近似呈圆形,非常规则,2层楼层位移比为1.14,其动力特性优于方案一。从对比分析结果可知,方案一可以更有效地释放结构的温度应力,且动力特性也比较好,满足规范要求;方案二动力特性优于方案一,但是结构的温度应力太高,是方案一的2~4倍。综合以上考虑,方案一为实施方案。

2.2 结构体系及主要构件尺寸

   体育场下部混凝土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盖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看台板为预制清水混凝土板。下部混凝土结构嵌固端为基础顶面。体育场外墙外侧的柱因建筑造型要求为圆柱,其余均为矩形柱。圆柱直径为800~1 200mm;矩形柱的主要截面尺寸为600×600,800×800,1 200×1 200,1 000×(1 200~1 600),其中截面尺寸1 200×1 200的矩形柱为钢罩棚外侧支座提供支承,截面尺寸1 000×(1 200~1 600)的矩形柱为钢罩棚内侧钢斜撑支座提供支承。框架梁的主要跨度为6.9~12.4m,主要截面尺寸为300×700,400×900,(400~500)×1 000。

图4 钢筋混凝土空腹
桁架实景图

   图4 钢筋混凝土空腹 桁架实景图   

    

   由于下部混凝土结构和钢罩棚的轴网体系不一致,钢罩棚的大量钢斜撑支座布置在环形框架梁上,且没有规律。钢斜撑支座有较大的竖向和水平反力,仅靠该环向框架梁传递钢罩棚传来的支座反力难以实现。此处设置了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图4),既解决了支座反力的传递问题,同时空腹桁架属于外露结构,结构构件布置均匀、整齐,满足建筑师的美观要求。空腹桁架上弦截面为1 200×1 600,下弦截面800×1 600,腹杆截面600×600,钢罩棚支座布置在上弦。

2.3 超长混凝土结构设计措施

   通过设置4道永久缝,把下部混凝土结构分成4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减小结构长度,释放了大部分温度应力,详见表1。设缝后,最大的结构单元为西看台区,其最大长度为206.7m,最小的结构单元为北看台区,其最大长度为154.1m,还是超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简称混规)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属于超长结构。为了解决超长结构带来的温度及混凝土收缩问题 [7],设计时采取了以下措施:1)利用MIDAS/Gen等分析软件进行整体结构拼装计算分析,计算时考虑温差作用工况,得到框架梁柱的附加弯矩和剪力,以及板的附加内力,由此算出温度作用参与组合的构件配筋;2)梁板等水平构件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3)室外构件混凝土掺入聚丙烯单丝纤维(掺量为1.0kg/m3);4)在所有超长建筑物中间部分设置带宽0.8m的伸缩后浇带(间距30~40m),同时设置一定数量带宽2m的膨胀加强带(间距80~100m),使得混凝土产生一定预压应力,防止混凝土拉应力的出现和裂缝的产生;5)采用低水化热水泥。

3 钢罩棚结构选型与设计

3.1 钢罩棚设缝分析比较

   下部混凝土结构设置了4条永久缝,按照传统设计思路,上部钢罩棚结构沿下部结构缝也设置4条永久缝(即方案二),把钢罩棚分成东罩棚、西罩棚、南罩棚和北罩棚4个部分(图5(b))。但是建筑师希望保持钢罩棚的整体性(图5(a)),不建议分缝(即方案一)。为了更好地做出选择,结构师从温度作用效应、抗震性能和对下部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比较。

3.1.1 温度作用效应分析比较

   钢罩棚结构部分施加正温差30℃,负温差-30℃。图6显示了方案一中的整体罩棚结构在升温工况作用下的应力云图(兼温度变形图)。结果显示,在升温工况下,钢构件的温度应力为-63.0~30.5N/mm2(正值表示拉应力,负值表示压应力),周边檐口处环形桁架弦杆的温度应力最大,最大值为-63.0N/mm2(东、西看台中间区域上空);钢罩棚与树状支撑交汇处次之,最大值为30.5N/mm2(东、西看台中间区域上空);立面桁架支座处又次之,最大值为18.9N/mm2(东、西看台中间区域附近),其余大部分杆件的温度应力在±10N/mm2内,树状支撑以外的悬挑部分杆件温度应力在±5 N/mm2内。

图5 体育场钢罩棚设缝方案示意图

   图5 体育场钢罩棚设缝方案示意图   

    

   分析原因如下:1)由于钢罩棚内部开椭圆形大洞口,在升温工况下,悬挑部分的钢桁架可以自由向上和向外变形,故其温度应力得到了释放,所以温度应力最小,但其温度变形最大,最大变形为58mm;2)钢罩棚屋面桁架与树状支撑交汇处、钢罩棚立面桁架支座处,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变形受限,所以温度应力比较大,但是在支座处没有形成环形桁架,此处杆件可以沿环向发生较大变形,故温度应力不是最大的;3)周边檐口处的环形桁架,两侧分别受到树状支撑和立面桁架支座的约束,尤其是东、西看台中点上空附近,树状支撑的支座高度较大,与钢罩棚距离比较近,能提供更大的约束力,故此处的温度应力最大,弦杆最大温度应力为-63N/mm2

   降温工况下钢构件的温度应力在-27.4~59.4N/mm2范围内,温度应力分布情况同升温工况。

   图7显示了方案二中的东罩棚和北罩棚结构在升温工况下的应力云图(兼温度变形图)。结果显示,在升温工况下,钢构件的温度应力为-44.5~25.0N/mm2,温度应力分布情况同方案一中的整体钢罩棚结构,只是数值减小了15%~26%,这是因为周边檐口处环形桁架以及悬挑端部环形桁架分了4道缝,断开的环形桁架可以沿环向变形,释放了部分温度作用。降温工况下钢构件的温度应力为-22.2~40.9N/mm2,温度应力分布情况同升温工况。

   从温度作用效应来看,方案二优于方案一,但是作用有限,温度效应仅减小了15%~26%。

图6 升温工况下整体罩棚(方案一)应力云图/MPa

   图6 升温工况下整体罩棚(方案一)应力云图/MPa   

    

   (注: 图中淡灰色部分为变形前结构位置)

图7 升温工况下方案二东、北罩棚应力云图/MPa

   图7 升温工况下方案二东、北罩棚应力云图/MPa   

    

   (注: 图中淡灰色部分为变形前结构位置)

图8 整体罩棚前4阶振型示意图

   图8 整体罩棚前4阶振型示意图   

    

图9 东罩棚前4阶振型示意图

   图9 东罩棚前4阶振型示意图   

    

图10 北罩棚前4阶振型示意图

   图10 北罩棚前4阶振型示意图   

    

3.1.2 抗震性能分析比较

   表2给出了整体罩棚、东罩棚和北罩棚结构的前6阶振型的周期。图8~10分别给出了整体罩棚、东罩棚和北罩棚结构的前4阶振型。从结果可以看出:

   1)前4阶振型中,钢罩棚振动非常明显,下部混凝土结构几乎看不出在振动,说明钢罩棚抗侧刚度远低于下部混凝土结构。2)从前几阶振型可以看出,钢罩棚的振型主要由其悬挑区域的“n倍半波状”振动和整体侧向或扭转振动组合而成。3)从第1阶周期来看,东罩棚与整体罩棚比较接近,前者略小于后者,但两者均远小于北罩棚。说明北罩棚的

   前6阶振型的周期/s 表2


周期
T1 T2 T3 T4 T5 T6

整体罩棚
1.29 0.96 0.89 0.87 0.81 0.77

东罩棚
1.27 0.84 0.76 0.71 0.65 0.64

北罩棚
2.22 2.10 1.08 0.72 0.71 0.70

    

图11 支座位置
示意图

   图11 支座位置 示意图   

    

图12 南北区典型
结构单元

   图12 南北区典型 结构单元   

    

图13 东西区典型
结构单元

   图13 东西区典型 结构单元   

    

图14 钢罩棚屋面结构
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14 钢罩棚屋面结构 平面布置示意图   

    

   刚度明显弱于东罩棚,方案二在地震、风等作用下,结构缝两侧的相对变形较大,结构缝的处理难度加大,对建筑造型有较大影响。方案一中,结构未分缝,体量大、刚度大的东、西罩棚将对南、北罩棚进行支援,所以其整体刚度略小于设缝后的东罩棚,明显大于设缝后的北罩棚。4)从振型和扭转位移比(详见表3)来看,北罩棚扭转最厉害,其次是东罩棚,整体罩棚因结构布置呈对称性,扭转最小。从抗震性能角度看,方案一明显优于方案二。

   钢罩棚桁架上弦节点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之比 表3


区域
整体罩棚 东罩棚 北罩棚

最大位移/平均位移
1.07 1.11 1.33

    

3.1.3 钢罩棚支座反力比较

   钢罩棚通过支座与下部混凝土结构连接在一起,支座反力大小是反映钢罩棚对下部混凝土结构影响的一个直观指标。表4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3个支座的反力数值,具体位置详见图11,其中支座A靠近永久缝,支座C位于东看台中间最高点处,支座B位于两种支座之间,代表一般支座。结果显示:

   (1)风荷载是控制性荷载,方案二(钢罩棚分缝)中,支座水平反力比方案一普遍增加26%~32%;支座竖向反力在靠近分缝的位置,增加幅度最大,约50%,远离分缝位置后,竖向反力变化幅度变小,约10%,有增大,也有减小。这是因为方案一(钢罩棚没有分缝)通过内外两圈环形桁架(外周边檐口处和内周边悬挑端部),形成整体空间结构,共同抵抗风荷载,所以支座反力要小很多。

   树状支撑支座反力/kN 表4


支座编号
支座A 支座B 支座C
内力种类 N Vx Vy N Vx Vy N Vx Vy



D -2 114 185 472 -1 077 -26 409 -1 067 629 18

Wx
2 602 -996 -712 522 -509 -443 1 084 -1 894 113

T+
123 36 117 69 -42 136 135 -503 67

Qx
195 81 68 27 55 80 70 251 58



D -1 087 119 276 -1 152 -116 340 -1 060 511 28

Wx
3 984 -709 -917 475 -642 -621 1 204 -2 503 222

T+
-433 92 79 123 18 179 147 -496 69

Qx
304 53 73 42 59 75 81 297 40

   注: D表示恒载工况;Wx表示X向风荷载工况;T+表示升温工况;Qx表示X向地震工况;N表示支座竖向反力,拉为正;Vx表示支座水平反力沿X向的分量,正X向为正;Vy表示支座水平反力沿Y向的分量,正Y向为正。

    

   (2)升温工况下,方案二(钢罩棚分缝)中,支座反力并没有比方案一减小,反而在靠近分缝的位置,高出250%~150%。这说明分缝后,在温度工况下,虽然钢罩棚本身构件的温度应力减小了,但下部混凝土结构的支座反力明显增大,不利于下部混凝土结构。

   (3)地震工况作用下,方案二(钢罩棚分缝)中,结构刚度不均匀,扭转明显,越靠近分缝位置,对下部混凝土结构的反力越大,比方案一增加约56%。

   (4)恒载、活载工况下,两个方案的大部分支座反力差不多,只有靠近分缝位置的支座A的竖向反力有较大区别,这是因为在两种分缝方案中该支座的受荷面积不同。

   从对下部混凝土结构影响的角度看,方案一明显优于方案二。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方案一,除了钢罩棚构件温度应力小幅增加外,抗震性能、对下部混凝土结构的影响都明显优于方案二。故方案一为实施方案。

3.2 钢罩棚及周边造型钢结构设计选型

图15 钢罩棚内侧实景图

   图15 钢罩棚内侧实景图   

    

   钢罩棚(图12~16)由建筑屋面及立面组成,其平面投影呈圆形,直径266.3m,中间开椭圆洞。建筑屋面及立面由48片空间折形花瓣组成,花瓣与花瓣之间的空间为凹凸造型。钢罩棚结构体系为折形平面交叉钢桁架+树状钢支撑结构体系 [8]。结构上,为每片叶子配一个单元式平面交叉桁架,单元式平面交叉桁架外侧直接支承在2层混凝土结构上,内侧通过斜撑或树状支撑支承在看台结构的顶端,最大悬挑跨度约37m。为减少对建筑造型的影响,仅在外侧屋檐和内侧屋面洞口周边设置两道环形桁架,使得48个单元式平面交叉桁架形成整体空间受力模型,共同抵抗风荷载、地震作用等水平力。

图16 钢罩棚结构平面局部布置示意图

   图16 钢罩棚结构平面局部布置示意图   

    

图17 四管柱布置图

   图17 四管柱布置图   

    

图18 树状支撑的安装示意图

   图18 树状支撑的安装示意图   

    

图19 树状支撑分叉节点构造及分析图

   图19 树状支撑分叉节点构造及分析图   

    

图20 斜撑钢罩棚桁架连接节点构造及分析图

   图20 斜撑钢罩棚桁架连接节点构造及分析图   

    

图21 斜撑钢支座节点构造及分析图

   图21 斜撑钢支座节点构造及分析图   

    

   平面交叉桁架杆件截面为ϕ76×4~ϕ351×20,斜撑截面为ϕ400×20~ϕ750×30。钢罩棚用钢量约为78kg/m2(按展开面积统计)。

3.3 主要节点构造及分析

   钢罩棚南北区树状支撑下部采用四管柱截面,一定高度后开始分叉为四个独立圆管斜撑。树状支撑分叉节点采用铸钢节点。具体详见图17~19。树状支撑的安装顺序为:1)将4根钢管与竖向板焊接组成四管柱;2)然后将铸钢节点焊接到四管柱顶端;3)最后将顶部斜柱杆件焊到铸钢节点上。

   钢罩棚东西看台区斜撑与钢罩棚屋面桁架交接处的杆件数量多达12根,部分采用焊接球节点(焊接球直径≤700mm的情况),部分采用铸钢节点(焊接球直径≥700mm的情况),详见图20。斜撑与混凝土看台支座连接时,大部分采用半球形焊接节点;少部分斜撑截面尺寸比较大,若仍然采用半球形焊接节点,则半球直径偏大,影响座位数量,且不美观,这类节点也采用铸钢节点,详见图21。

4 结论

   (1)从温度作用效应和动力特性两个方面,对体育场下部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是否分缝进行了分析比选。分缝方案可以显著释放下部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动力特性虽然比未分缝结构稍微差点,但是也较好,满足规范要求。故对体育场下部混凝土结构而言,分缝方案是理想方案。

   (2)通过设置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传递钢罩棚支座传来的水平力,该结构传力路径明确,传力效率高,且为外露结构,结构构件布置均匀、整齐、美观。

   (3)从温度作用效应、动力特性和对下部混凝土主体结构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对体育场罩棚钢结构是否分缝进行了分析比选。不分缝方案,除了钢罩棚构件温度应力小幅增加外,抗震性能、对下部混凝土结构的影响都明显优于分缝方案。故对体育场罩棚钢结构而言,整体方案(即不分缝方案)是理想方案。

   (4)介绍了钢罩棚的结构体系、主要构件尺寸和复杂节点构造及其有限元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冯咏钢,黄伟,龚文伟,等.西宁海湖体育中心体育场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7,47(17):67-72.
[3] 商承志.泉州体育场结构设计若干要点问题探讨[J].建筑结构,2017,47(17):44-48.
[4] 池祥,阚雪峰,谢晓东.某超长大开洞结构在温度和地震作用下的楼板应力分析[J].建筑结构,2019,49(S2):588-592.
[5]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7] 曲罡,于东晖.援科特迪瓦体育场结构设计及施工配合要点分析[J].建筑结构,2019,49(18):97-103.
[8] 董石麟,罗尧治,赵阳,等.新型空间结构分析、设计与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Structural design on the stadium of Huangshi Olympic Sports Center
LUO Guifa LI Hongsheng LI Ting LUO Yanqiong LI Heping CHI Bibo WU Bingjiang
(Central-South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bstract: The structural system selection and layout, the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of joint schemes, and the design of complex joints of the stadium of Huangshi Olympic Sports Center was introduced.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lower part i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The horizontal reaction force of the steel canopy support is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vierendeel truss. The joint scheme significantly releases the temperature stress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lower concrete structure,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good. Therefore, it is an ideal scheme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structure. The steel canopy adopts folded plane cross steel truss + tree-shaped steel support structural system, and adoptes undivided joint scheme. In addition to the slight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stress of steel canopy members,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lower concrete structure a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joint scheme, which is an ideal scheme for the steel canopy.
Keywords: stadium; spatial truss; plane cross truss; tree-shaped support; cast steel joint; structural system selection
659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