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汉京中心全钢结构方案优化调整

引用文献:

吴金妹 廖耘 马镇炎 高峰 李华荣. 深圳汉京中心全钢结构方案优化调整[J]. 建筑结构,2020,50(4):58-61,88.

Wu Jinmei Liao Yun Ma Zhenyan Gao Feng Li Huarong.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for full steel structure of Shenzhen Hanking Center[J]. Building Structure,2020,50(4):58-61,88.

作者:吴金妹 廖耘 马镇炎 高峰 李华荣
单位: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 筑博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350m高的深圳汉京中心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最高无混凝土核心筒全钢结构建筑。该项目建筑平面特殊,存在平面整体性差、抗侧刚度不足、平面重心与竖向刚度中心距离较大等难题,由美方设计的结构方案不是非常理想且用钢量偏大。本地设计团队在初步设计中后期,深入分析了结构体系的特点并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调整优化,在整体指标没有明显变化的前提下减少了近30%的用钢量,并大幅提升了建筑品质。
关键词:深圳汉京中心 全钢结构 结构体系 结构优化
作者简介:吴金妹,硕士,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Email:wujinmei@gzrbs.com。
基金:

1 工程概况

   深圳汉京中心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建筑高度350m,塔楼结构高度为320m,其上有30m高的幕墙。建筑功能为多功能写字楼,地上70层,带6层商业裙房和4层地下室。建筑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效果图

   图1 建筑效果图

    

   建筑平面示意及坐标系如图2所示。竖向交通区和办公区在平面上完全分离是本项目的最大特点。标准层平面尺寸约为66m×48m,竖向交通区完全后置,与办公区仅通过中间一条2.5m宽的走廊相连,实际上形成了“南塔(办公区)+北塔(竖向交通区)+中间弱连接”的双塔布局。

图2 标准层建筑平面示意图

   图2 标准层建筑平面示意图

    

   深圳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75kN/m2,因此本项目由风荷载控制。结构外轮廓高宽比虽然只有6.7,但由于双塔并不能形成一个抗侧整体,因此实际的抗侧刚度较弱。此外,由于办公区重量大而交通区重量小,导致平面重心靠前而竖向刚度中心偏后,在竖向荷载下结构将会出现前倾,与风荷载下侧移叠加后会导致侧向变形过大。因此保证抗侧刚度和平面重心调整是本项目结构设计的关键点。

   考虑到整体性差和明显刚度不足的建筑平面,利用竖向交通井设置多个混凝土筒是比较常见的选择。但建筑师希望这是一栋非常通透的建筑,从外部可以清楚看到内部的构成,尤其是平面上半部分的交通区。这使得“钢框架+支撑体系”成为唯一的选择。

图3 初始结构方案

   图3 初始结构方案

    

图4 每隔4层在中间薄弱部分设置的交叉水平撑

   图4 每隔4层在中间薄弱部分设置的交叉水平撑

    

2 项目前期结构方案

   本项目在方案和初步设计前期,由美国H+P事务所与建筑师配合进行了结构方案设计。整体抗侧力体系主要由Y向的两榀跨层巨型斜撑、南立面一榀巨型斜撑以及北立面密排柱壁式框架构成,形成一个围合的钢结构巨型筒(图3)。

   针对平面南北两部分联系薄弱的问题,每隔4层设置了两道交叉水平撑来加强联系,如图4所示。

   为了加大北侧重量避免钢管柱受拉,将平面北侧的楼板厚度加大至200mm以增加配重,见图5。

图5 在北侧增加的200mm厚混凝土楼板配重

   图5 在北侧增加的200mm厚混凝土楼板配重

    

   该方案针对性地解决了结构抗侧刚度不足、平面整体性差、南北两侧重量不平衡等问题,传力路径也比较直接,但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尚存在以下问题:

   (1)Y向两榀跨层巨型斜撑直接从建筑平面办公区中穿过,各层室内均可见到斜撑,对建筑空间和功能影响较大。

   (2)在北面采用“密排柱+楼面配重”来增加刚度和重量,效率低且用钢量大。楼面配重仅有1/4的荷载传到北立面钢管柱上,因此平面重心仍然比较靠前,在竖向荷载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已达到1/780,与风荷载叠加后层间位移角达到1/228,电梯和幕墙系统都难以满足这种变形要求。

   (3)为了保证刚度,方案中大量构件钢板厚度超过80mm,最大厚度达到139mm(图6),在制作和焊接上难以实现。方案用钢量较大,总用钢量约3.77万t,每平方米理论用钢量约为270kg,高于常规钢结构较多。

图6 原方案中典型构件截面

   图6 原方案中典型构件截面

    

   (4)办公区楼面梁跨度超过14m,方案中采用了900mm高钢梁开600mm高管道洞口的方法来保证净高,对设备管道限制较大,且开洞后梁上下腹板仅剩150mm高,见图7。

图7 原方案中采用的900高钢梁腹板开洞

   图7 原方案中采用的900高钢梁腹板开洞

    

   容柏生事务所和筑博设计组成的本地设计团队,在初步设计中后期对结构方案进行了较大调整,以提升建筑品质,降低用钢量并保证可实施性。

3 对结构抗侧力体系所做的主要调整

   Y向巨型斜撑穿过办公区室内是结构方案对建筑品质影响最大的问题。如图8所示,如果只保留加强层及其以上两层的Y向巨型斜撑,则85%的楼层都不再受影响,但此时层间位移角将从1/324增大至1/187(表1),刚度严重不足。

   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删除大部分办公区Y向巨型斜撑后,Y向顶点位移只放大了21%,远小于层间位移角影响幅度。这表明结构只是局部刚度不足,从图9的层间位移角曲线形态与斜撑布置对比可以看到,层间位移角最大的位置,正好是Y向巨型斜撑最少的位置。

图8 办公区斜撑优化示意图

   图8 办公区斜撑优化示意图

    

图9 层间位移角曲线与Y向斜撑的对应关系

   图9 层间位移角曲线与Y向斜撑的对应关系

    

图10 增大Y向局部楼层斜撑截面

   图10 增大Y向局部楼层斜撑截面

    

   减少办公区Y向斜撑前后结构位移 表1


方案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Y向顶点位移/mm

原方案
1/324 554

删除大部分办公区斜撑
1/187 671

    

   如图10所示,利用钢结构可以加大局部楼层斜撑截面的特点,将Y向斜撑最少区域的斜撑截面由较小的H型钢截面修改为□600×600×50×50的箱形截面,最大层间位移角即从1/187减小至1/321,与原方案基本相同。

   针对效率较低的北立面密排柱框架及楼面配重,改用了抗侧力效率较高的“框架+巨型斜撑”,并取消了200mm厚的楼板配重,改为直接在北立面设置混凝土砌块配重墙压重(图11),对平面重心的调整效果更为直接。调整后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侧移已小于1/1500,基本可以忽略。

4 主要构件截面的优化调整

4.1 巨型斜撑截面优化

   连接南北两塔的Y向巨型斜撑不仅提供抗侧刚度,同时也协调了两塔的竖向荷载,会出现将南塔柱轴力转移到北塔的“拖拽”效应,造成支撑截面和应力比过大。为减小竖向荷载拖拽效应的影响,对巨型斜撑考虑后安装措施,如图12所示,第2~5对巨型斜撑延后30层安装,第3对伸臂桁架巨型斜撑在结构封顶后再安装,图中粗线为后安装巨型斜撑。采用后安装方法后,斜撑应力比下降30%以上,构件截面可大幅优化。

   此外,本项目虽然由风荷载控制,但X向迎风面宽度远小于Y向的。原方案中X,Y两向斜撑截面接近,因此对X向斜撑截面也可以进行较大幅度的优化(表2)。

   巨型斜撑截面优化调整 表2


方向
原方案截面 优化后截面

X

□1 200×800×39×25
□800×800×35×35~□600×600×35×35

□1 000×1 000×55×55
□1 000×1 000×50×50

□600×1 000×38×38
□600×600×35×35

Y

□1 000×1 200×40×80
□1 000×800×50×50

□800×1 200×40×80
□800×1 000×50×50

□600×850×35×80
□600×600×35×35

    

4.2 竖向构件材料强度调整

   原方案中全楼柱和巨型斜撑均采用了Q460GJ高强钢,造价高采购周期长。按受力需求对钢材强度等级进行了分区调整,Q460GJ钢仅用于23层以下的钢管柱,24~29层钢管柱材料为Q420GJ,40~60层钢管柱材料为Q390GJ,其余钢管柱为Q345;南北塔间巨型斜撑和伸臂桁架巨型斜撑采用Q390GJ,其余巨型斜撑均采用Q345。

   同时,考虑到深圳地区C80高强混凝土已经非常成熟,将全楼1/2高度范围内的柱内混凝土都提高至C80,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承载能力,为优化钢管柱壁厚提供条件。

4.3 钢管柱钢板厚度调整

   本项目钢管柱大部分采用矩形截面,截面宽高比大于2。原方案中,钢管柱截面长、短边钢板厚度相同,钢板厚度由长边宽厚比控制,比较浪费。将其调整为长、短边宽厚比按各自边长控制,且长边居中设置内隔板,将柱分隔为两个腔体(图13),计算宽厚比长度也变为原来的1/2。

   如表3所示,调整之后钢板厚度减小约35%,最大钢板厚度由140mm降至80mm,大大降低了制作和焊接难度,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施工质量。

图11 调整后的北立面巨型斜撑

   图11 调整后的北立面巨型斜撑

    

图12 巨型斜撑后安装示意图

   图12 巨型斜撑后安装示意图

    

图13 钢管混凝土柱截面调整示意图

   图13 钢管混凝土柱截面调整示意图

    

   优化前后主要钢管柱截面对比 表3


调整前柱截面
调整后柱截面

□1 000×2 500×101×101
□1 000×2 500×30×45

□1 000×2 000×98×98
□1 000×2 000×30×45

□1 200×1 500×98×98
□1 200×1 500×40×40

□1 200×2 000×129×129
□1 200×2 500×32×48

□1 200×2 500×139×139
□1 200×3 200×44×65

□1 200×2 500×139×139
□1 200×3 100×40×60

    

4.4 楼面主梁截面调整

   由于办公区楼面跨度较大,楼面梁在本项目用钢量占比也较大。原方案全跨采用相同截面,而实际上两端固接梁弯矩最大的地方仅出现在梁两端。因此对主梁截面采用了梁端翼缘水平加腋的方法(图14)来提高端部抗弯承载力,同时将所有层的楼面梁高度控制在650mm以内,解决了梁下设备管线高度问题。主梁调整前后截面对比如表4所示。

图14 梁截面优化示意图

   图14 梁截面优化示意图

    

   主梁调整前后截面对比 表4


原截面
优化后截面

660×333×24×44
612×229×14×30(水平加腋后429mm宽,
加腋段长度1.5m)

660×333×24×44
612×229×12×20(水平加腋后429mm宽,
加腋段长度1.5m)

    

5 调整前后整体指标及用钢量汇总

   如表5,6所示,采用3,4节各项调整措施后,结构总重量下降9%,用钢量节省近30%,每平方米用钢量由270kg下降至193kg,经济效益巨大。同时各项整体计算指标相比原方案并没有显著变化,关键构件的应力比还有所下降,办公区建筑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结构更加经济合理。

   优化调整前后结构整体指标对比 表5


指标
调整前 调整后

地上部分总质量/t
158 968 145 230

结构前3周期/s
6.09,5.44,2.93 6.18,5.70,3.15

50年重现期最大层间位移角
1/349 1/301

首层剪重比
1.28% 1.24%

    

   优化调整前后用钢量统计 表6


用钢量
调整前 调整后

柱用钢量/t
13 435 9 228

斜撑用钢量/t
10 856 7 028

梁用钢量/t
13 456 10 768

合计/t
37 747 27 024(节省约10 723)

每平方米用钢量/kg
270 193

    

   本项目已于20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中心支撑”结构体系的项目中已建成的最高建筑。本项目对钢结构体系的成功优化调整,也为今后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了成功范例。

6 结语

   本项目350m高,已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是国内目前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中心支撑”结构体系的项目中已建成的最高建筑。结合该项目建筑平面的特点,在美国H+P事务所的既有方案基础上,本地设计团队在初步设计中后期,结合业主的实际使用需求,依据现行的最新规范,分别从结构抗侧力体系层面以及构件截面的层面进行了调整优化。在整体指标没有明显变化的前提下减少了近30%的用钢量,并大幅提升了建筑品质,为今后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了成功范例。

    

参考文献[1]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28∶2012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2]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2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 2010] 109号[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for full steel structure of Shenzhen Hanking Center
Wu Jinmei Liao Yun Ma Zhenyan Gao Feng Li Huarong
(RBS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 Associates Zhubo Design Co., Ltd.)
Abstract: The 350 m high Shenzhen Hanking Center is the highest concrete-free steel corewall structure building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special plane of the building,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poor plane integrity, insufficient lateral stiffness, and large distance between the plane center of gravity and the vertical stiffness center.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al scheme designed by the US was not very ideal and the steel consumption was too large.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 of the preliminary design, the local design team deeply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and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successful adjustments and optimizations. 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overall index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the steel consumption was reduced by nearly 30%, and the building quality was greatly improved.
Keywords: Shenzhen Hanking Center; steel structure; structural system;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714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